其他人也跟著附合。
虞幼窈雙手合掌,對主持說:“便有勞大師帶路。”
禪房依山而建,一行人出了佛殿,沿著一條山道抬階而上,虞幼窈帶著黃太太一行人進了禪房。
白太太一行人,自覺留在了禪房外面的小院,有僧人準備了蒲團,她們規規矩矩地坐在蒲團上。
禪院裡供奉了一尊佛龕,年輕的灰袍僧人盤坐在蒲團上,手捻佛珠,顯得寶相莊嚴,清華軒舉。
不是“周表兄”又是誰?!
可,自從與“周表兄”在寶寧寺相認後,便也與他了斷了塵緣,從後世上再無“周氏令懷”,只有寶寧持慧濟大師。
虞幼窈雙手合掌,行了一個俗家禮:“一別經年,大師別來無恙?”
“阿彌陀佛,一切有為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不是無因自有,”慧濟大師掀開眼睛,定定地看著她,只道:“禪房陋室,施主請自便。”
虞幼窈懂了。
何為因緣?
是周令懷與襄平之因;
亦是周令懷與殷懷璽之因;
更是周令懷和虞幼窈之因;
這才有了慧濟大師與她今日之緣!
禪房裡置了卷案,置了蒲團,虞幼窈獨坐了一張,黃太太一行人,每兩人坐一張,五張卷案剛好夠坐。
慧濟大師講了《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首先著講了經題。
“【藥師】是佛的通稱,從生理上治療眾生疾苦,從心理上治療眾生貪嗔痴念,藥師佛身伴日光、月光兩大首菩薩,即【琉璃光】,以萬千琉璃光,堪破無明無常,功德普照。”
“因緣五滅即【如來】,如如來而,如如而去,眾生平等,了無差別,如是而說,因、緣、果乃為【本願】,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在‘因’上造就惡業,就必要承擔苦‘果’,此經講述瞭如何造作善業,透過造作善業的功德,獲得所希望求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