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地域頗廣,復鎮和蓮鎮單獨一個拎出來,都已經自成一個小縣了,足夠收容十幾萬流民。
流民們可以養蠶,也可以自己開荒一些土畝,大周朝有明文規定,百姓自己開荒種植,不納稅繳賦。
開荒的地要養三五年,才能耕種莊稼,但番薯十分賤活,在荒地也在種活。
虞幼窈太佩服外祖父了,這才來了連城幾日,就將連城的地貌情況摸清了。
“讓武穆王派兵過來,上山驅趕野獸,建造一些防禦工事,圈定養蠶場,軍中還有不少因傷病退伍的軍人,尋些過來養蠶,防止流民作亂的同時,也對應對山中野獸,還能解決生計問題,也是一舉三得。”
大批流民們聚一起,不同的鄉音、風土、人情,都需要磨合,天長日久肯定會有不少矛盾,、傷病退伍的軍人,只是不能上戰場,身經百戰的身手,足以震懾,甚至是鎮壓平民了,有他們盯著,流民能更快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安身立命。
謝老爺子覺得很妥當,心念微動:“柞蠶食量大,也要尋了精通土利林木的人維護柞林,定期種樹造林,以免破壞了天然的柞林養蠶場。”
虞幼窈查過不少有關養蠶的事,但本身沒養過柞蠶,都是片面上的事:“十年成樹,三十年成林,百年成森,竭澤而漁並不可取。”
大規模養蠶,勢必會對柞林的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導致柞林減少,維護必不可少,造林也不能馬虎,甚至還要開荒種柞樹。
虞幼窈回到院子裡,夏桃過來稟報:“小姐,知縣衙門的劉主簿過來了,在外面候著。”
虞幼窈點頭:“將劉主簿請進來吧!”
夏桃連忙應是,出去請人。
不一會兒就帶著劉主簿進來,劉主簿是個四十來歲,長得高瘦的中年人,被請進了客廳後,也不抬頭亂看,恭恭敬敬地對韶懿郡主下跪行禮,得了郡主允許之後,這才謙卑起身,低眉斂眉地說明了來意。
“擾了郡主清淨,請郡主怒罪,連城四家仰郡主仁善之名,得知郡主來了連城,想要做東在城外的淨靈寺,備一桌素齋接待郡主,卻又擔心唐突了郡主金玉之尊,特地請了我家大人做局,出面相邀。我家大人礙於情面,也不好推諉,便應下了此事。”
世家大族有人入仕,有人行商,分枝分脈,卻不分族,世族也是民,按照尊卑禮法,民不得擅自見官。
所以四大家,想要見韶懿郡主,就須經過李大人出面,之後韶懿郡主同意之後,四大家才能拜見郡主之尊。
當然了,如果家中有身懷功名的仕子,倒是可以和李大一起過來拜見,端看郡主不見了。
劉主簿恭敬地呈上了拜帖。
夏桃正欲上前,殷十卻先一步接過了拜帖,翻驗之後,這才呈給了虞幼窈:“請郡主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