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宗輩”的長輩過來開棺。
兩個老太太趴到壽棺上,瞧著棺裡頭的虞老夫人,哭得收不住眼淚了。
過來幫襯著處理喪事的媳婦子,也都是和虞府親近的人家,也都過去瞧了老夫人。
靈堂裡就哭聲一片。
兩位叔公面露哀慼,將宗輩的叫過來商量哀事。
老叔公看向了虞宗正:“丁憂的事,商量好了沒有?”
大周朝有明文規定,父母喪,若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
虞宗正一臉羞愧:“理應由我為母親丁憂服孝,但二弟今兒天一亮,就往宮裡遞了丁憂摺子。”
說得好像是,兄弟兩個都爭搶了要為母親丁憂,結果讓虞宗慎搶先了一步似的,說得自己多孝順似的。
虞宗慎低著頭,沒說話。
老叔公在兩兄弟之間來回瞧了一眼,蹙了一下眉,這才道:“你們母親是孀婦,為你們父親守節了大半輩子,是受了苦楚,吃了辛酸,才將你們兩兄弟倆撫養長大,她的喪事,你們兩兄弟要多上心一些。”
也不知道兄弟倆到底是怎麼商量的?
怎麼就讓老二丁憂了?
老二這才接任首輔不久,朝野上下也是內憂外患,理該安頓內閣,輔佐社稷。
反觀老大,看似權傾朝野,底子卻是虛得,若能借了丁憂沉澱三年,有了替母丁憂的孝名,將來在官途上穩紮穩打,還能更進一步。
丁憂對老二,是百害而無一益,對老大來說,就是唯一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
老大在吏部並無太多建樹,反而都察院御史做得風聲水起。
老大在都察院熬了十年,資歷是有的,所以皇上才讓他兼了十三道監察御史,之前賑災,也立了大功。
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
左都御史齊大人,在都察院極有聲望,右都御史反而政績平平,年歲也不輕了,老大未必沒有機會,在都察院更進一步。
都察院的權利大小,視皇上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