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就後悔,將紅絲硯交給了殷三代為轉達。
他應該留著紅絲硯,待大軍班師回朝後,親手將禮物交到她手裡,親眼見到她歡喜的模樣才是。
忽地,殷懷璽又哂然一笑:“高興就好。”
此時,虞幼窈並不知道,有一份巨大的驚喜正是路上。
到了第二日,虞幼窈苦哈哈地跟許嬤嬤學了半個時辰的儀禮,身上的九重衣,汗溼了四重。
虞幼窈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終於悟了!
許嬤嬤是個大忽悠!
說什麼儀禮至少要學到五月,虞幼窈天真的信了,並咬緊了牙,卯足了勁兒,把自己往死裡學。
換來了許嬤嬤一句:“很好,姿儀、儀態,以後不用學了!”
虞幼窈只差沒歡撥出聲,以為自己從此解脫了。
哪知道!
許嬤嬤話鋒一轉,笑眯眯道:“接下來,該學宮裡的一應規矩和禮儀。”
虞幼窈宛如晴天霹靂,頓時懵了!
似是看出了虞幼窈受了不小的打擊,許嬤嬤解釋道:“宮裡的一應規矩和禮數繁多,與你平日所學大不相同,你既為官家貴女,熟悉宮規,宮事,宮儀,本也是必學的。”
大戶人家子女,十一二歲就要專門調教宮規,宮事,宮儀。
虞幼窈這才知道,自己學了半年的姿儀,儀態,原來只是開胃小菜,接下來的宮規,宮事,宮儀才是重頭戲。
虞幼窈耷拉著小腦袋,苦巴巴地問:”那要學多久?”
許嬤嬤笑了:“多則一年半載,少則三五個月,具體要學多久,也要看姐兒肯付出多少努力。”
姿儀,儀態,雖然是一應禮數之中,最基礎的東西,但往往最基礎,也是最難,畢竟沒有好的姿儀,儀態,再好的規矩禮數,怕也是不堪入目。
一個人的姿儀,儀態,才是真正體現一個人涵養的根本。
規矩禮數,是做給外人瞧的,是強調了一個的教養,所以她對虞幼窈的姿儀,儀態要求十分嚴格。
原以為,虞幼窈至少要學一年半載,才能將這些東西融入骨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