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德一行就這麼沿著大道不急不緩的走著,因為不識路的關係,急也沒用。
行進的途中算是繞了不遠的路程,算算花費的時間都趕上從北風要塞走到惠妮特子爵領了,當然兩個地點的距離都差不多就是了。
不過在地圖記錄了地點之後,他完全可以選擇小學數學的知識,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理,來從地圖上畫一條直線來走。
雖然其中肯定會遇到山川河流等沒有開啟的地圖,其中會耽誤一些時間,但是你不去試試,就永遠只能走距離遠的路程了,而不會發現更短更快速的道路。
從軍事行動上來說,詳實且全面的地圖,才能讓人制定更多的戰術,雖然他可能並不怎麼懂戰術,但是兵貴神速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而且自古以來,一份粗略的地圖,都能成為一件不可示人的戰略寶物。有人把地圖比做‘行軍的無聲嚮導’、‘軍隊的眼睛’。
軍事地圖所標明的主要是戰爭所需要的,包括但不限於道路,河流,橋樑;各種地形,如高山,丘陵,平原,草原,沼澤等。
軍隊依靠著地圖來判定方位,確認行進路線和站立點,以及切斷或駐守重要的地點,如可供泅渡的河流以及橋樑;來阻止敵軍行進速度,已達到遲滯敵軍,來給予更多的反應空間,用以集結部隊抵抗,或以優勢兵力戰而勝之。
或在必經之路上的險要之處設立要塞,或是埋下雄兵,一舉殲滅敵軍。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的情況,畢竟敵軍將領也不是傻子,大部分情況就是設立要塞,來阻擋敵人。
或是根據敵人的駐紮地點,判斷敵人可能的後方儲糧地點,雷霆一擊,燒燬敵人的糧倉。或利用對地形的熟悉,隱於敵後,騷擾敵人的後方補給,一擊即走。
魯迅說過,‘這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從一開始,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成了路,因為沒有辨別準確位置的方法,他們只需要跟著道路走,便能到達下一個聚集點,這時候道路的作用,僅僅是尋路而已。
到後面才發展成多種用途,如行軍,貿易,人口流動之類的,最初的道路只是貫通了各處,蜿蜒而曲折,遇山繞山,遇水繞水。
最初的貴族因為自衛性較強,他們並不會去修繕道路,因為那會給可能不太友好的鄰居以快速的行軍,來侵略他們的領地。
一直到形成了各個王國之後,才開始在國內修繕道路,方便行商和集合封臣,用來抵禦或進攻敵人。直到第一帝國統一人類,才將各地道路貫通,形成了鋪石大道。
當然也有膽大之人,依靠多年的經驗,走出了一條條近路,而這些土路也成為了商人們的金錢大道,為他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形成了商道的雛形。
這些近路往往都是固定的路線,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劫匪打劫商隊,他們喜歡卡在商隊的必經之路上。而商人們為了商品具有更好的競爭力,往往不得不選擇這些路線。
當然,這些道路往往會因為利益誘人引起劫匪的火拼,和軍隊的清剿。每當遇到軍隊,他們往大山裡一躲,和軍隊玩起了躲貓貓。長時間尋找不到讓貴族們覺得都是白白耗費了錢糧,心痛不已,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地方土匪猖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