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044章 內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44章 內耗 (1 / 3)

【內耗】

「卸磨殺驢」

朝廷剛剛收到麟州的捷報,保靜軍節度使王漢忠就被遭貶官,理由是「西討違詔無功」,西北打成這副模樣都賴你,都賴你。不出一個月,王漢忠就暴病而亡。

王漢忠,史籍贊他深沉有識略、輕財好施、賓禮儒士,愛好閱讀,閒暇之餘手不釋卷,也就難免沾染上了讀書人的通病——清高孤傲,總以文化人自居。故而與同事們的關係不算融洽,「故群帥不悅之」。

某日,殿直安守忠、鄭懷德蒞臨指導工作。王漢忠鄙視粗人,更鄙視關係戶,所以在接待二人時,禮數不周,態度敷衍,讓二人很是不爽。打狗看主人,輕慢關係戶,就要先看看他們是誰的關係。安守忠、鄭懷德是誰的關係呢?答:當今聖上真宗趙恆。

這二人時真宗的藩邸舊臣,如假包換的從龍嫡系狗腿子。

「這哪兒是打我們的屁股呀,分明是打您的臉。」

二人回到京師之後,就一唱一和地告黑狀。宋朝皇帝的基因裡深深烙印著對武將的猜忌,特別是坐鎮邊關、手握重兵的武將。值此西北戰事狼狽之際,一句「玩寇不前」、「養寇自重」、「心懷觀望」、「擁兵而生異志」……足以宣佈一個武將的生命終結。

史籍直言不諱,說王漢忠遭貶死,此二人出力最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

同年(1002)10月,宰相向敏中被貶為戶部侍郎,外放到長安(出知永興軍);張齊賢亦遭貶官外放,分司西京。向敏中是當朝宰相,而張齊賢更是兩度拜相,如此政壇重量級人物被貶官外放,背後自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權力鬥爭。

先說張齊賢,這個名字在前文多次出現過。

張齊賢生於後晉末年,幼年時舉家遷居洛陽以避戰亂,雖家境貧寒卻刻苦讀書,很有膽識。趙匡胤巡視洛陽時,張齊賢攔住車馬,要為趙匡胤獻計獻策,求賢若渴的趙匡胤立即請他喝茶。

張齊賢口若懸河,陳述了十條治國建議。趙匡胤認為其中四條還算有些道理,可以試試。哪知道初生牛犢不怕虎,張齊賢當面頂撞趙匡胤,堅稱十條全都是完美無缺的,必須全部採納。

&n給你臉了是吧?來人——拖出去!」

然而當趙匡胤回京之後,卻悄悄對弟弟趙光義說:「此去洛陽,我只得到一個張齊賢。此人可堪大用,有宰相之器,所以我不用他,給你留著。」

趙光義剛即位便開科取士,張齊賢果然一舉中第,在趙光義的親自關照下進入仕途,開局王炸。張齊賢頗有政績,又敢於直言,所言之事皆得驗證,故而仕途比較順暢,一路扶搖直上,還收穫了政壇老前輩——趙普的欣賞,在趙普的力薦之下,張齊賢被提拔為樞密副使,進入到核心決策層,兩年後又升宰相。

不久之後,因職場中的人情世故方面的小事而被罷相。

真宗即位後,立刻召他入朝,二度拜相。不出倆月,因醉酒失態誤工又被罷相。

去年(1001),夏州李繼遷寇邊,張齊賢第一時間上疏,指出靈州必然會成為李繼遷的下一個目標,建議朝廷務必加強靈州方面的軍事準備。

從太宗伐北漢以來,張齊賢的戰略眼光就得到了無數次驗證,每次都能準確預判出敵人的下一步動作。然而無論是太宗還是真宗,都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

這一次,真宗聽信了群臣的餿主意,沒有采納張齊賢的建議。很快,李繼遷就按照張齊賢的預言攻陷靈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