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西川王建、淮南楊氏、南漢劉氏、閩國王氏等不斷私信錢鏐,邀請他加入「十國」朋友圈,還給他送來為他量身定做的龍袍、玉冊等禮物,勸他趕緊稱帝。每當此時,錢鏐都會「哈哈」大笑,對身邊人說「這幫人好比坐在爐炭之上,還想忽悠我一起跳火坑,我才沒那麼傻呢!」
前文強調過,吳越國在「十國」中非常特殊,其一就是「奉旨建國」,吳越國的政治地位與其餘諸國有本質的不同。
錢鏐諄諄告誡其子孫,一定要尊奉中原,不準稱帝、獨立,不管中原王朝如何迭代易姓,兩浙之地始終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務必順應歷史潮流,「宜速歸附」。
這是民族大義。
在治國方面,錢鏐告誡子孫要休兵養民,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封建統治者能有民貴君輕的覺悟實屬難得。總之就是不要學習鄰居——南唐,不要窮兵黷武,要用心發展經濟,關心民生。
錢鏐去世後,直到中原開啟徵淮戰爭,吳越國數十年未動刀兵,從未主動發起過對外戰爭,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入宋後,兩浙白髮老者不識兵戈。浙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
當然,在其家訓中,亦有封建糟粕,比如在婚姻問題上,錢鏐就重點強調了「門當戶對」,要求子孫必須挑選名門望族、***顯貴之家,而不要貪圖美色與「***」之民成親,因為與平民結婚會「汙辱門風」。
研究歷史須還原歷史背景。
錢鏐的這番言論放在今日顯然不太妥當,但是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唐末,這種觀點才是最主流的觀點。在當時,官宦人家的婚姻可以看做是一種社交工具,比如閩國、南楚、南漢、南唐等之間的聯姻、「和親」,再比如與文武百官之間的聯姻,政治家要的是秦晉之好,而不是梁祝化蝶。與平民結婚?浪費資源了屬於是。
其中還有一條是頗有含趙量的,「戒聽婦言而傷骨肉」,意思是不要聽婦人之言而殘害自己的手足兄弟。錢鏐是提醒子孫不要讓後族、舅族過於強大,尤其不能後宮干政,更不要為了爭奪權力而對手足兄弟揮舞屠刀。
縱觀吳越國始終,錢鏐的意志基本得到了貫徹。比如錢元瓘的生母陳氏,雖然母以子貴,但她絕不幹政,不但不借機提拔自己的家人,還有意打壓陳氏子弟,「故陳姓無有以功名顯者」。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錢元瓘的恭懿夫人吳氏,吳氏本
人很低調,但她的五個兄弟就沒那麼省心了,據說在宋朝初年還曾密謀造反,群臣勸錢弘俶將他們誅殺,錢弘俶不忍心殺自己的這五個舅舅,只是將他們貶官流放。
再比如錢弘佐的杜氏夫人,她的侄子就是杜昭達。當然杜昭達之所以觸及權力巔峰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姑姑,他的爺爺是錢氏集團開國元勳杜建徽。
相比較而言,吳越國的後族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安分守己的後族之一。
錢鏐子孫眾多,他也擔心子孫們會因爭奪權力——特別是受到舅族、後族的挑唆之後而同室操戈,所以特意囑咐。錢氏子孫做的也很不錯,流血事件少之又少,比如錢弘俶上臺後,雖然沒有還政於錢弘倧,卻始終厚養,為他養老送終;再比如錢元瓘,在最血腥、最動盪的年代,他也是把死亡名單縮減到最小的範圍。
不要吹毛求疵,拿「錢元?、錢元珦謀反案」等說事,有一說一,錢鏐子孫數量直奔三位數,一共才弄死幾個?看看同時期的其他勢力,比如自滅滿門的南漢,或者其他朝代,唐有玄武門之變,明有
靖難之役、清有九子奪嫡……錢家人很有愛了。
兄終弟及,兄友弟恭,很有宋朝範兒。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