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942章 亡國長鏡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2章 亡國長鏡頭 (2 / 2)

至此,長鏡頭結束,畫面切換,皇宮外面已經是佇列整齊的宋軍,領頭的是宋將曹彬、潘美等人。

李煜攜帶文武百官,奉降書順表,出宮投降。先見潘美,潘美還禮;後見曹彬,曹彬微微抱拳,“恕甲冑在身,不能還禮。”隨後曹彬派千餘精銳駐守宮門,規定任何人不得入內,敢擅闖者,格殺勿論。

在將士們行動的時候,曹彬忽然小聲對李煜說道:“你抓緊回宮收拾東西,金銀細軟啥的能帶多少就帶多少,帶出來就算你的私人財產,如果被我的將士們搶先登記造冊,就算我軍的戰利品了。快去!”

李煜千恩萬謝,隨後回宮搶劫自己。

根據事先的訊息,李煜在宮中堆滿了柴薪,做好了舉族自焚的準備。當曹彬讓李煜回宮收拾行囊包裹的時候,部將們紛紛勸阻,說萬一他投火自焚,您如何向皇上交代?

曹彬笑而不答。部將梁迥、田欽祚等急了,恨不得違背其軍令,衝進宮中把李煜揪回來。

“放心,李煜沒那個魄力!”曹彬不無嘲諷地冷笑道。

據史料記載,李煜初次議和時,曹彬、潘美等人是在城外的船上等候,然後招呼李煜來船上喝茶,與船頭相連的是一塊兒狹窄的木板,李煜在碼頭上徘徊不敢前,曹彬命兩位侍從將他攙扶到船上。於是曹彬對部將們說,李煜連一個獨木橋都不敢走,足見其貪生怕死的懦弱本性,況且聖上已經許諾饒他不死,他此時又豈會投火自焚?諸將紛紛誇讚曹彬的膽識。

另據記載,戰爭之初,李煜曾多次對身邊人說一旦宋軍兵臨城下,他就披堅執銳,親登城牆,與將士們背城一戰,共保社稷,如果實在打不過,那就聚集柴薪、舉族自焚,君王死社稷,絕不當俘虜!趙匡胤聽說後,輕蔑一笑,說這是傻叉自嗨呢,過過嘴癮,騙其他人當炮灰而已,徒有其口、必無其志,如果真有這膽魄,孫皓、陳叔寶豈會成為囚徒?

心裡話能說出來嗎?說出來的能是心裡話?下賤!

果然,李煜在收拾完家當之後,又如約出宮,在五百精銳宋軍的護送下,北上汴州。

在破城之時,升元寺有座十丈高的高閣,裡面躲著士大夫、豪民富商的家眷,共有數百人之多,攻入城內的吳越兵在樓下放火,付之一炬,數百人在響徹雲霄的慘叫哭喊聲中化為灰煙。

李煜投降後,曹彬讓他命各地軍隊放下武器,接受大宋佔領軍的管理。各州相繼歸順,唯獨江州將領胡則、宋德明拒不執行,堅持抵抗。曹彬遂派先鋒指揮使曹翰前往平定。江州城池險固,易守難攻,曹翰用了整整半年多,在付出慘痛傷亡後才攻克城池,俘虜二位叛將。

主謀胡則當時已經罹患重病,被綁在床上,抬到曹翰面前。曹翰厲聲責他拒命之罪。胡則以“犬吠非其主”自辯,這是被俘將領的慣用說辭,意思就是各事其主而已。曹翰將胡則腰斬,又誅殺了宋德明,隨後又下令屠城。史籍記載,“死者數萬人,所略金帛以億萬計”。

975年12月1日,捷報傳回汴州:生擒李煜,南唐滅亡!

此一戰,共得十九州、三軍、一百零八縣、六十五萬五千零六十五戶。

群臣入朝稱賀,而趙匡胤卻失聲痛哭起來,“宇縣分割,民受其禍,攻城之際,必有橫罹鋒刃者,此實可哀也!”眾人無不欽佩趙匡胤同志的胸懷和覺悟。

開寶九年正月,亡國之君李煜抵達汴州,隨後曹彬送來“平江南露布”,也就是常說的“捷報”,只不過這種捷報無需加密、不用封口,就是要讓更多的人、更早的知道這個好訊息。

在這篇“平江南露布”中,有“孤城奸臣”、“偽署臣僚”等措辭,亦有“穹旻助順,海嶽知歸”、“當聖明臨御之期,是文軌混同之日”等讚譽。

在關於獻俘儀式的討論會上,有人主張套用南漢劉鋹的獻俘禮。

而趙匡胤最終決定不以亡國禮對待李煜,“勿宣露布”,李煜等人只需穿白衣紗帽在明德樓下待罪,然後趙匡胤下詔釋罪寬慰。因為南唐畢竟曾奉正朔,從法理上說,南唐不能再算作“敵人”,宣露布、獻俘等儀式只針對敵國,用在李煜身上顯然不合適,不利於民族團結。

趙匡胤授予李煜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改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太平興國三年七夕佳節,李煜死於汴州,享年41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李煜是最為人熟知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下面將以三個視角來深度還原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亡國之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