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929章 劫後餘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29章 劫後餘生 (1 / 2)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消滅南漢後,趙匡胤打算祭告天地、告慰列祖列宗,971年7月1日,詔於本年冬至“有事於南郊”。

大宋統一嶺南的訊息又在南中國引起了巨大震動,南唐李煜第一時間派來使者入貢祝賀,並派弟弟李從善於11月1日抵京,乞求削去國號“唐”,從此稱“江南國主”,並懇請收回詔拜不名的特權。

李煜不止一次地“乞呼名”,以往均被趙匡胤拒絕,這一次,趙匡胤答應了,給他重新刻了“江南國主印”,並親熱地稱呼他“李煜”。為何這次就同意了呢?因為趙匡胤已經把南唐當成了下一個目標。我們也終於有機會近距離審視這位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悲情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的前世今生。

公元958年,對於南唐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雄才大略的後周世宗柴榮完成了“三徵淮南”的壯舉;這一年,南唐李璟被徹底打服,心中的大國夢徹底破碎,與尊嚴一起被踩在腳下狠狠摩擦,擺在他面前的不再是星辰大海,而是活下去。

這年正月,後周軍隊攻陷揚州,佔領泰州,與南唐首都昇州隔江相望。李璟宣佈改元“中興”,希望出現奇蹟來挽救岌岌可危的南唐,讓南唐再次偉大。

他心中有可能出現奇蹟的地方,是楚州、舒州等江北釘子戶,後周軍隊雖然在東線勢如破竹,克揚州、陷泰州,但在區域性戰場卻步履蹣跚,其中淮河上的重要據點——楚州,在防禦使張彥卿、監軍鄭昭業的指揮下屹立不倒,抵擋住了後周軍隊連續四十天的猛攻。

負隅頑抗的楚州、舒州對深入淮南的後周軍隊形成了一定的牽制,使得江北戰況存在一定的變數,為南唐保留了最後一絲幻想空間。

另外,揚州等地雖然被後周接管,但後周的控制力仍然有限,比如揚州治下的天水縣仍在南唐的控制之下。李璟下令將天水縣升格為雄州,將天水縣守將易文贇提拔為雄州刺史,希望他可以重振雄風,抵擋住後周南下的主力,繼而收復揚州,反敗為勝。

這就是李璟“中興”的痴人說夢。

就在李璟改元的當月,柴榮親臨楚州城下,指揮強攻,“以洞屋穴城而焚之”,最終將楚州這塊兒硬骨頭啃下,主將張彥卿、監軍鄭昭業等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直至壯烈殉國。前文有過詳敘,楚州之戰相當慘烈,張彥卿的箭矢用光了、刀劍砍鈍了,就用磚頭、椅子當武器,率領本部一千將士在城破之後依然堅持巷戰,最終全部捐軀,寧死不降,為南唐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柴榮在攻克楚州後,選擇了屠城洩憤,放火焚城,把這塊兒硬骨頭徹底夷為平地。

2月,柴榮率主力部隊從楚州南下,雄州刺史易文贇不戰而降;西線的舒州也被大將王審琦攻克。

李璟的幻想破滅了。

3月1日,李璟再改元“交泰”,也許是希望否極泰來吧。隨後派高階使團渡江求和,並很快與柴榮達成停火協議,“三徵淮南”結束。

停火協議的大體內容就是南唐稱藩於後周,李璟削去帝號,改稱“唐國主”,割讓江北全境等等。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正式協議於5月開始生效。按照約定,李璟奉大周正朔,使用後周年號“顯德”。在公元958年,南唐先後使用了4種紀年方式:保大十六年,中興元年,交泰元年,顯德五年。

此一戰對南唐造成了全方位的致命打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