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劉承鈞迎來了夢想成真的機會,曾經的強勁對手、雄踞潞州的後周大將李筠,向他寫信求援,表示願意向北漢稱臣,聯手滅宋。
如前文所述,李筠大舉搖人,先是釋出了一篇“辭多不遜”的檄文,官宣反宋,繼而給重點人群單獨私信,比如晉州楊廷璋、揚州李重進等,甚至還翻牆呼叫後蜀等割據政權。“反宋聯盟”如火如荼。
李筠官宣反宋的同時,出兵閃擊澤州,將澤州刺史、潞州監軍等打包送到北漢,納作投名狀,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王八吃秤砣的態度,
劉承鈞大喜過望,沒想到幸福來得是那麼突然,於是徵調了全國精銳,火速南下。
接下來就是史詩級翻車現場的“太平驛會盟”。李筠嫌他太寒酸,他罵李筠是渣男。
劉承鈞畢竟稱孤道寡好幾年了,雖然不悅,卻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現得道貌岸然,容忍了李筠的無禮冒犯,留下了心腹盧贊做潞州監軍,隨後又派宰相衛融做盧贊與李筠之間的和事佬,派河陽節度使範守圖率部協助李筠,對李筠完成控制。
剛愎自用的李筠放棄了持久戰的路線,選擇從澤州南出太行,在正面戰場上與大宋展開決戰,欲畢其功於一役,並最終輸掉了“澤潞之戰”,投火自焚而死,其子李守節獻潞州而降。
此一戰,北漢宰相衛融被俘,宣徽使盧贊陣亡,另損失數千將士。大宋乘勝反擊,攻入北漢境內。劉承鈞無奈祭出大招——呼叫契丹爸爸。在契丹名將蕭思溫等人的支援下,北漢終於保住了半條殘命。
劉承鈞時期的“澤潞之戰”與劉崇時期的“高平之戰”有諸多相似之處,它們都給北漢政權造成了無可彌補的持續性創傷。下面我們將站在北漢角度上,近距離窺探北漢在“澤潞之戰”後的崩潰。
1,弄巧成拙
劉承鈞的戰略意圖很明顯是要擺脫契丹的控制,因此他抓住時機發展下線,結果遭遇慘敗,別說問鼎中原,就連河東老巢都要在契丹人的幫助下才能勉強守住。北漢不僅沒有擺脫契丹的控制,反而加深了對契丹的依賴。
2,我們中出了很多叛徒
在宋軍的持續威脅下,北漢軍民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前線部隊成建制起義投誠,就連太原城內的百姓也大規模潛逃投宋。
僅在公元962年4月,就有470名太原百姓潤宋。劉承鈞為此設定了專門的巡邏隊,然而諷刺的是,巡邏隊總指揮路貴等十一人利用職務之便,於7月潤宋。監守自潤了屬於是。
963年8月,漢宋的邊境衝突爆發了一輪小高潮:王全斌三戰三勝,攻克北漢樂平縣,此役中,一千八百名北漢將士投降,靜陽等十八寨投降。大宋將樂平縣改名為“平晉軍”,將北漢降兵改編為“效順軍”。
9月,北漢在契丹援軍的幫助下反攻樂平縣。雙方列陣,未等開團,契丹鐵騎就做了戰略轉移,留下北漢將士在風中凌亂,最終反攻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