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州——黎陽之戰,使得石敬瑭看出了魏州叛軍的不堪一擊,他認為楊光遠肯定會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一舉擒下範延光,那樣自己就沒必要操心費力了,直接殺了完事。而且這樣還能起到對其他藩鎮的震懾作用,否則一叛變就升官加爵,是何榜樣?
然而楊光遠的軍事才能和齷齪的心魔,卻給石敬瑭澆了一盆冷水。在石帛的極言苦諫下,石敬瑭不得不重新權衡利弊。
最後,石敬瑭認為接受範延光的投降,成本相對較小一些。於是決定採用政治誘降的手段,和平解決魏州叛亂。派宦官朱憲進城溝通,傳達石敬瑭的意思,只要範延光願意繳械投降,石敬瑭將保證他的人身財產安全,並且承諾給他調換一個同等規模的軍鎮,繼續讓他當節度使。
這個條件是範延光做夢也不敢想的,折騰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居然只是移鎮而已,這難道不是痴人說夢嗎?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石敬瑭:騙你是小狗!
史籍記載,石敬瑭對範延光先是說了一大堆掏心窩子的話,都是大道理,大意是反正你現在也是彈盡糧絕,危在旦夕了,如果不投降,那就是死路一條,我是念在老同事、老朋友的情分上,決定給你留條生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兒改之,善莫大焉,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
最後,石敬瑭更是發下毒誓:
“如降而殺之,何以享國?明明白日,可質是言!”——《舊五代史》
“若降而殺汝,白日在上,吾無以享國。”——《資治通鑑》
我對天上的太陽發誓——我日啊,如果我在你投降之後殺了你,那就讓我喪失掉這個江山社稷!
範延光抬頭看向天上的太陽,“我日……我還是不信。”
石敬瑭於是賜給範延光丹書鐵券、免死金牌,改封其為東平郡王,任命為鄆州天平軍節度使。並告訴範延光,他可以不必來京師覲見,直接從魏州去鄆州赴任即可。
“怎麼樣,這下總該信我了吧?”
範延光接受了。不能說是半信半疑吧,起碼也是別無他選。
範延光對節度副使李式說道:“咱們的主上是最講信用的,他說不殺我,就一定不會殺我。”於是撤去了外層防禦工事,但仍心存疑慮。
他的疑慮不無道理,石敬瑭確實會信守承諾,直至破壞它之前。他在食言之前絕不食言。
石敬瑭派宣徽南院使劉處讓再入城撫慰。範延光見到劉處讓之後,才最終下定決心,安心投降。
劉處讓何許人也,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