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派禁軍將領李金全率領一千騎兵去安州,承諾不追究其兵變責任,並任命他為唐州刺史。以安撫安州,穩定後方。
經過短暫的混亂,戰爭的形勢再度清晰起來:正面主戰場仍是滑州;次級戰場是汜水關。如王暉一樣,天下群雄正緊盯著滑州、汜水光局勢,一旦範延光取得良好進展,他們就有可能發動兵變奪權,然後紛紛向範延光臣服,以求以“開國元勳”的身份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
範延光才是石敬瑭的主要矛盾,而至於婁繼英、溫氏三兄弟等,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騎牆派。
可是就在滑州前線,也差點兒發生大亂子。
滑州符彥饒擅殺白奉進的訊息傳來,主力部隊的戰鬥意志也發生了危險的動搖,將士們紛紛勸主帥楊光遠扛把子,表示願意擁護他當皇帝。
這一幕,像極了“明宗入魏”,範延光相當於趙在禮,楊光遠則是李嗣源。
然而楊光遠義憤填膺,痛斥部下,“自古以來,豈有禿頭折臂天子、瘸子皇后?皇帝不是被你們用來投機的,那是用來效忠的!晉安寨之降,實在是迫不得已,今日若生二心,才是真正的反賊!”於是,部下誰也不敢亂講。
這句話傳到汴州,把石敬瑭感動地稀里嘩啦的。
楊光遠,沙陀人,他父親叫阿噔啜,是李克用帳下的一個小隊長。楊光遠原先的名字叫阿檀,長大後便只有一個“檀”字當名字,沒有姓氏。李嗣源登基後改名為“李亶”,“檀”(音同“談”)雖與“亶”(音同“膽”)發引不同,卻書寫相近,於是也要避諱,便改名叫“楊光遠”。
早年時跟隨周德威戰幽州,斷了一條胳膊,遭到棄用。又因面板病而嚴重脫髮,即他自嘲的“禿頭折臂”。
然而楊光遠是個沙陀狠人兒,即便斷了一條胳膊,仍然比四肢健全的人要勇猛,於是被重新錄用,獨臂從軍。
在征討定州王都時,這個獨臂大將軍生擒契丹名將萴剌等十餘人,威震契丹。契丹軍中盛傳中原有位獨臂狠人兒。
隨後楊光遠就被派駐在北方邊境,長期與契丹對峙交鋒。
在河東戰爭中,李從珂命張敬達掛帥,以楊光遠副之。被圍晉安寨之後,糧草斷絕且遲遲不見援軍,楊光遠便與諸將勸張敬達投降,張敬達誓死不降,於是被楊光遠等誅殺,隨後向契丹投降。
當耶律德光見到楊光遠的時候,還故意逗他,誠心給他下套、出他的洋相,耶律德光先是上下打量著他,然後點點頭,用欣賞和讚歎的語氣說:“果然名不虛傳,是個狠人兒!”
楊光遠內心竊喜,然後裝作很謙虛的樣子,向耶律德光討教道:“您怎麼知道我是個獨臂狠人兒?”
滿以為耶律德光會說出些英雄惜英雄之類的感人話語,豈料耶律德光用充滿諷刺、嘲笑的語氣挖苦道:“不用乳酪和鹽巴當佐料,就吃進去一萬匹戰馬,你真是狠人兒。”
暗指他擁有五萬精銳和一萬戰馬,卻不敢抵抗而繳械投降。
隨即,耶律德光“哈哈”大笑,楊光遠慚愧不已,尷尬地俯身而拜。
耶律德光笑過之後,又用充滿鄙夷的目光斜眼瞥他,輕蔑地問道:“哎,狠人兒,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