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699章 柴榮繼統5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9章 柴榮繼統5 (1 / 2)

延州高允權是中原王朝用來牽制夏州党項部族的一枚棋子。河中李守貞謀叛時,曾勾結夏州李彝殷,恰是延州高允權的存在,使得夏州李彝殷只能適可而止。

高允權也絕對不是聽話的乖寶寶,他與夏州党項部落之間是貓與鼠的關係,既存在競爭,又相互依存,互為根基。

朝廷也不想讓高氏久鎮邠州,但高氏在西北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又幾經陰差陽錯,最終還是由高氏子孫坐鎮西北。

唐末,高萬興與高萬金兄弟在鳳翔李茂貞手下做事,後梁建立後,兄弟二人歸降朱溫,並幫助後梁奪取了丹州、延州、鄜州、坊州等關西之地,於是朱溫以高萬興為延州節度使,高萬金為鄜州節度使,自此,高氏家族坐鎮西北。

後來,弟弟高萬金去世,高萬興兼領延州、鄜州二鎮。高萬興死後,兒子高允韜襲位。

“明宗盛世”的時候,朝廷將高允韜移鎮到河北,剝離高氏家族在西北地區的影響。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晉遼大戰時期,朝廷任命的延州節度使周密,遭遇兵變,叛軍想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當自己的頭領,找來找去,忽然有人想到了一個出身顯赫的著名宅男——高允權。

高允權是高萬金之子,此人雖然出身將門,卻不會武藝,不懂軍事,是個書呆子,早年當過義川縣主簿,後來又在膚施縣當縣令,政績平平,不久之後就下崗回家待業了。現在,就宅在延州老家呢。

亂兵如獲至寶,衝到高允權家裡,推戴他做延州留後,跟朝廷軍周密對峙。

後來周密支援不下去了,棄城而逃,高允權派李彬奉表朝廷,講述兵變緣由。當時的後漢劉知遠就順水推舟,加封高允權檢校太傅、延州節度使。從此,高氏家族勢力又回到了西北。‘

高允權在西北搞的最大的一個動作,就是殺了他妻子的爺爺——劉景巖。

劉景巖原本是延州的富二代,後來追隨高萬金,被任命為丹州刺史。後唐末年,石敬瑭反河東,後唐末帝李從珂全國徵兵,規定每七戶出一兵,時任延州節度使楊漢章奉命在延州徵兵,進京勤王,劉景巖趁機唆使這支烏合之眾發動叛亂,誅殺楊漢章,擁護劉景巖為延州留後。

石敬瑭建國後,正式任命劉景巖為延州節度使。劉景巖在鎮囂張跋扈,漸露不臣,他的謀士熊皦“遠不忘君,志在憂國”,立志要為國家除此隱患,於是慫恿劉景巖內調,說邊關不毛之地,不可久安。又想辦法幫他在邠州、涇州做生意。

劉景巖果然賺了不少錢,於是對熊皦言聽計從。熊皦就騙他去京師朝覲,向朝廷表忠心,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他。

劉景巖就傻呵呵地上路,熊皦立即秘密上奏朝廷,說劉景岩心懷不軌,千萬不能讓他留在邊關,務必將他遷入內地。

朝廷便讓劉景巖移鎮邠州,然後又先後移鎮陝州、鄧州,從西北逐步遷徙入中原腹地;而熊皦則被召入中央。

劉景巖恍然大悟,原來熊皦這傢伙賣主求榮,把自己套路了。於是誣告熊皦私藏自己的一條玉帶,將其貶為商州上津縣縣令。

熊皦擔心遭到劉景巖的打擊報復,於是在赴任途中逃亡,隱匿山林。在此期間,熊皦作詩《謫居海上》:

“家臨涇水隔秦川,來往關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處老,始皇橋畔又經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