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菩薩”
在慕容彥超正式造反前,有位“高人”夜觀星象,說土星執行到了角、亢之間,說明角、亢之下有福,而角、亢對應的正是兗州,所以說兗州必然有大吉大利的事情發生。
此話正中慕容彥超下懷,認為這是上天預示自己要當皇帝。於是率領部下出兗州城西三十里,焚香致祭,興建一座開元寺,併為神仙塑像,祈求保佑,同時命令老百姓必須在家門口樹一杆黃旗。
當兗州被攻克的時候,慕容彥超還在土星的祠堂中燒香求保佑,祈求上天降下奇蹟。得到城池淪陷的訊息後,才倉促逃跑。
也正是因為他忙於虔誠禱告,並堅信奇蹟的降臨,所以沒有為“舉族自焚”做好充分的準備,慌亂之間,只能舉族投井自殺。
兗州被平定後,郭威原本打算把慕容彥超黨羽一網打盡,把兗州的威武官員全部屠殺,翰林學士竇儀深以為不可,拉著宰相馮道、範質,一起勸說郭威。最後,郭威宣佈赦免慕容彥超的所有黨羽,貫徹“只誅首惡,餘皆不問”的原則。
隨後,把兗州降格為防禦州,撤銷“泰寧軍”;兗州及大軍駐地方圓五里內,免一年賦稅,十里之內,免夏稅;百姓因戰爭而被破壞房屋的,發放補貼木料;有不幸死於戰爭的,給三匹絹的撫卹金,並免除三年的徭役……
兗州,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濟寧在全國的知名度也許不高,但是濟寧治下有個縣級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可以說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它就是曲阜,孔聖人的家鄉。
郭威到了兗州,自然也要捎帶手去一趟曲阜縣,祭孔。到了孔廟後,郭威要跪拜孔聖人,左右人急忙勸阻,說孔子只是臣子,而陛下是天子,沒有天子跪拜臣子的道理。
郭威說道:“文宣王(孔子封號),百代帝王之師也。跪拜自己的老師,有什麼不妥的?”隨後畢恭畢敬對孔聖人行跪拜大禮。
隨後,郭威又遊覽了孔林,祭拜了孔子墓。此情此景,郭威感慨萬千,問左右隨從,“孔聖人、亞聖(顏淵)的後人,現在能找到嗎?”
左右回道:“前曲阜縣令、文宣公孔仁玉同志,是孔子的四十三代孫;另有一位鄉貢顏涉,是亞聖顏淵的後人。”
郭威立即傳旨召見,給孔仁玉賜緋,當場任命他為曲阜縣縣令,任命顏涉為曲阜縣主簿。臨走的時候又命令兗州官府負責修葺孔廟,並禁止砍伐孔子墓附近的樹木。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也成為一種政治符號或工具。敬孔的,就是中華大地的合法統治者,反之,則是蠻夷戎狄。
郭威本人沒有什麼文化,但他仍要表現出對孔子的足夠尊敬,藉以說明後周政權是中華文化道統之所在。在“五代”之中,後周的“含孔量”是最高的,因為郭威同志是虢叔的後代嘛,是周天子的後代,繼承的是周天子的衣缽,而孔子和他的儒學所提倡的“禮”,就是周禮,孔子窮其一生,都在努力維護周禮,作為周天子後代的郭威,和他所統治的“大周”,能不尊崇孔子嗎?
毫無疑問,郭威祭孔、拜孔,完全可以看做是他的政治作秀。
在對跪拜孔子的問題上,郭威又刷了一波“天意”。據郭威自己說,他於5月13日抵達兗州,當時叛軍據城堅守,王師久攻不下,就在5月17日這天,郭威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道士遞給他一本書,標題是“來月二日還京”,之下還有很多文字,他沒記住(因為編不下去了),等他醒來後,就告訴給了身邊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