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在眼前的便宜,李金全棄之不顧。眾人雖然不解,卻也不敢多問。
等到傍晚時分,天色將要擦黑的時候,忽然傳來隆隆戰鼓聲,那聲音震天撼地,居然傳出十幾裡開外,隨著戰鼓的聲音,埋伏在各處的後漢伏兵也全都走了出來,“向後——轉!齊步——走!”
南唐士兵們看得心驚肉跳,李金全指著一眼望不到頭的後漢隊伍,“你們知道剛才衝過去的後果嗎?”
河中遠在千里之外,南唐與後漢往日無怨、近日無仇,而且名不正、言不順,分明是悍然干涉他國內政,幫助叛徒去背叛自己的祖國,故而兵無鬥志,士氣低落。而更為關鍵的是,即便是僥倖打贏了河中戰役,南唐也不可能對河中實行有效控制,只能為素昧平生的李守貞火中取栗,除非南唐真的一口氣打下整個中原,還能有效遏制後蜀、契丹等勢力。
所以等激情退去,李璟也有些後悔,此時李金全也已經退回到南唐領土,回到了海州,向李璟奏報前線戰況,大意是說後漢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我軍處於不利地位。
於是,李璟果斷下令停止“拯救大兵李守貞”的軍事行動。但是為了顧及“大唐帝國”的顏面,李璟大筆一揮,給後漢劉承祐寫了一封書信,向劉承祐賠禮道歉,請求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和貿易往來,同時勸他大度一些,原諒李守貞。也算是給李守貞一個交代,哥們兒我不是不管你喲。
劉承祐把這封國書置之不理,沒有任何回應,連句“呵呵”都懶得回覆。
這可把李璟氣得夠嗆。
很快,李璟等來了機會。隨著西部戰事的僵持膠著,後漢的淮北地區軍民多有逃亡到淮南的情況。於是李璟就派皇甫暉率領一萬大軍,前往海州、泗州等邊境地區負責招安工作。
皇甫暉,二十多年前(926)裹挾趙在禮發動貝州兵變,繼而佔領魏州,然後在魏州擁護李嗣源,“明宗入魏”,迫使李存勖亡於“興教門之變”。契丹人攻入汴州後,因擔心契丹人為李存勖尋仇,而投奔淮南(947)。
對於自己悍然招降納叛的無恥行徑,李璟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他宣稱中原因長期無主而陷入混亂,但我不能乘人之危、投石下井,年輕人還是要講武德的,所以我不想武力介入,透過暴力恢復祖宗江山基業……所以就為大唐的子民們提供了一個世外桃源,歡迎大家入住喲。
瞧人家這公關工作!
在皇甫暉的勸說、引導下,後漢亳州治下的蒙城守將鹹師朗欣然叛變,投奔到了“自由世界”。
緊接著,招安隊伍遭到後漢的武力驅逐,徐州巡檢使成德欽在兩國邊境後漢一側的峒峿鎮(今江蘇省新沂市)擊退南唐軍隊,斬殺五百人,生擒一百二十人,皇甫暉率軍退回。
當徐州方面把擒獲的淮南將領李暉等三十三人押送到汴州後,劉承祐下令賜給他們衣服,放他們回淮南。後漢站在實力的角度上藐視淮南,卻不想把關係搞得太僵,畢竟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要強。
南唐發展至今,綜合實力其實是有所衰減的,已經無法與昔日楊行密時期的淮南勢力相提並論。有關它的來龍去脈,將會在後文呈現。
總之,南唐李璟覬覦中原,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後漢三鎮連叛期間,零星地在邊境地區發生了多次小摩擦,直到不久之後李守貞失敗的訊息傳來,李璟才徹底死心,下令撤銷了李金全“北面行營招討使”的職務。
得不到任何援助的李守貞只能困守河中,等待奇蹟的降臨。因糧食枯竭,城中餓死的百姓已經超過半數(河中城中食且盡,民餓死者什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