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狼山孫方簡
在定州西北二百里處(定州與易州之間,今天河北省易縣西南),有一座狼山,亦作“朗山”,後來又改了一個名字,而這個名字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知道——狼牙山。
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的居民在山上興築要塞,以躲避亂兵和盜匪們的騷擾,成為了附近百姓們的避風港。
久而久之,老百姓們在要塞裡興修了一座佛堂,由一位叫孫深意的尼姑當住持,普度終身。尼姑孫深意行走江湖多年,會一些近景魔術、江湖戲法,便利用人們的迷信思想,發展信徒,透過施展“法術”來蠱惑善男信女們,被當地人們尊奉為活神仙。妥妥的邪教組織。
定州人孫方簡、孫行友兄弟,就是孫深意手下最虔誠的信徒,二人自稱是孫深意的侄子,他們不喝酒、不吃肉,充當孫深意的僕從,無微不至地照顧其飲食起居,蹭著妖尼孫深意的熱度,二人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天使”。
後來,妖尼孫深意病逝。眼看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大IP要涼,孫方簡很不甘心,於是就把孫深意的遺體進行了技術性處理,讓她以坐姿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給她化上濃妝,對外聲稱她老人家只是“坐化”(靈魂昇天,肉身暫時閉氣,打坐),不是真的死亡。
與此同時,孫方簡也繼續表演孫深意教給他的一些小戲法。
於是,狼山信徒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比以前更多。
這一帶是中原與契丹的邊境地帶,戰亂頻繁,土匪橫行,這也是狼山根據地形成的主要原因。隨著戰爭的推進,兩國紛紛把戰爭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連年的天災和繁重的賦稅,進一步導致了民眾的大量逃亡,前文已經提到過,全國多地——尤其是河北地區,數以萬計的難民背井離鄉。
流民導致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嚴重的匪患。難民也是要吃飯的,除了沿途乞討,就只能沿途劫掠。
有些流民當然也就投奔了狼山,孫方簡把他們中年輕力壯的挑選出來,編入自己的武裝,然後擴建狼山要塞,逐步建成了狼山根據地。
契丹南下時,孫方簡率領狼山好漢發揮主場作戰優勢,巧設埋伏,專門伏擊契丹軍隊,搶奪他們的武器鎧甲、牛馬、糧草等物資。
很快,狼山好漢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狼山根據地成為無數漢人心中的革命聖地,於是更多的民眾慕名來頭,尋求組織庇護。狼山根據地很快就聚集了一千餘戶人家,孫方簡把他們全部武裝起來,全民皆兵,勢力愈發壯大。
人多了,吃飯的嘴也就多了。狼山好漢不得不在孫方簡的帶領下打家劫舍,在定州、易州一帶幹起了土匪強盜的勾當。
孫方簡很精明,知道所謂的“狼山好漢”畢竟是一窩土匪,遲早會遭朝廷剿滅的。思前想後,孫方簡想出來一個好辦法:招安。
狼山好漢進入體制內,幫朝廷對抗契丹,雙方各取所需,招安一事一拍即合。
朝廷任命孫方簡為“東北招收指揮使”,給了他組織民兵、奉旨搶劫契丹的權力。
孫方簡當然要為朝廷納上投名狀,於是屢次率領部眾越過邊境,深入契丹境內,燒殺搶掠,斬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