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581章 三大戰役之陽城戰役5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1章 三大戰役之陽城戰役5 (2 / 2)

劉知遠接到詔書之後,怎麼也笑不起來。“皇上已經猜忌我到了這份地步了嗎?哎!”

耶律德光騎著駱駝狼狽逃回幽州,也開了個戰後總結大會,核心主題是一個字——“打”!把隨軍出征的各部落酋長、帶兵將領狠狠地打了一頓,據說每人都捱了數百軍棍。唯獨有一人沒有受責打,這人就是趙延壽。

二次戰役——“陽城之役”滿打滿算持續了不到五個月。仍以後晉的勝利而告終。

前兩次戰役基本都是一個模板:

即契丹先發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穿插、切割,並取得開局優勢;後晉反應迅速,利用遼闊的戰略縱深優勢,以空間換時間,在阻擋住契丹的第一波攻勢後,立刻轉入僵持階段,在河北大平原上施展運動戰中的陣地戰;契丹各部落見好就收、遇難而止,在進入僵持階段後,戰鬥意志銳減,作戰消極,於是後晉開啟反攻階段,然後契丹撤退,而後晉也不敢深入敵境,雙方各自班師,戰役結束。

戰役結束之後,後晉的做法也是前後一致,都是先派軍隊對幽雲十六州展開試探性攻擊,然後被擊退,隨後就派使節到契丹要求談判、停火。

戚城戰役結束後,派張暉來契丹談和,被扣留不遣;陽城戰役結束後,後晉於6月派孟守中前來講和。

兩次戰役的失敗,讓耶律德光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

戰爭是公平的,不僅重創了中原漢地的經濟,也同樣摧殘了契丹的國力,邊境地帶的百姓大量死亡、流亡,牧民們賴以生存的牲畜也大量死亡,契丹國內充斥著反戰情緒。

這時候,“扶晉派”的述律太后站了出來,提醒耶律德光不要窮兵黷武,如果再一意孤行,契丹將有分崩離析的危險。

相比較而言,遊牧文明比農耕文明更加脆弱,一場風雪災害或者一場不成功的戰爭(未必是失敗,只要是戰利品不夠多,都算不成功),就可能使一個龐大的帝國瞬間崩塌。

因為遊牧文明的政治生態環境更加原始,更加簡單粗暴,森林法則更加淺顯。誰能帶領我們去搶劫財富,誰就是我們的老大,誰就是可汗;否則,就選一個新的更有能力的可汗,Youcanyouup。

一場顏面掃地的慘敗,會使可汗的威嚴受到極大的質疑,隨之而來的,便是簡單粗暴的吃雞大賽,就像選狼王、獅王。

比如契丹,前任可汗是遙輦氏的遙輦欽德(亦作“痕德堇”),他就因進攻幽州失利,敗給了時任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所以耶律氏的耶律阿保機才取而代之,成為新可汗。

而農耕文明則更容易進化出一套被稱之為“禮法”的管理體系,並被提煉出“忠孝節義”的核心思想,因此,在面對軍事上的失敗的時候,農耕文明更容易被激發出凝聚力,越是慘敗,國民就越團結。

這才是遊牧文明侵略者最費解的地方,為什麼中原人不怕死?為什麼越是屠城,他們的反抗意志就越堅定?

如今,耶律德光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連吃兩大敗仗,國內威望急劇下降,民眾反戰情緒高漲,再要打下去,恐怕你孫子還是孫子,但他爺爺就不是他爺爺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