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元瓘向後晉進貢雕龍金腰帶和皇帝服飾等物,表示對後晉政權的認可,另外進貢金器五百兩、白金一萬兩、吳越異文綾八千匹、金條紗三千匹、絹兩萬匹、錦九萬兩、茶兩萬四千斤、犀角腰帶等物,作為封爵賜帥的謝恩禮。
這筆買賣太划算了!接著封賞接著給!
現在,錢元瓘的官方頭銜已經是:
“興邦保運崇德志道功臣、天下兵馬副元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浙江東西等道管內觀察處置、兼兩浙鹽鐵製置發運營田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吳越王、食邑一萬五千戶、實封一千五百戶”。
在正式的官方檔案中,這幾行字要加在“錢元瓘”之前,是這位同志的正式稱呼。
在此基礎之上,在一年的時間裡,石敬瑭把“吳越王”升成了“吳越國王”,允許建國、設定百官;“天下兵馬副元帥”升成了“天下兵馬大元帥”,增加食邑五千戶,增加實封五百戶,還給錢元瓘的兄弟、兒子升官加爵……
總之,石敬瑭全是借花獻佛,惠而不費。而每一次的加封、改賜,都會收到鉅額的謝恩禮,無本萬利,穩賺不賠。
吳越錢氏與後蜀、荊南和湖南所不同的是,吳越國沿海,所以可以透過海路與契丹取得聯絡。因此,吳越錢元瓘在與後晉保持友好和平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契丹的經營,不過這也與淮南勢力有著本質的不同,吳越國與契丹的交往是單純而陽光的,並沒有針對任何第三方(比如後晉)的陰謀,也沒有設定假想敵。
之所以把這三國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高度相似,比如地理位置和外交定位。可概括為:與後晉存在對話的可能,有著對和平共處的共同嚮往,但同時也與後蜀、淮南保持著友愛互助的合作關係,在後晉中央與淮南等陣營之間,拒絕“選邊站”,兩個我都要。
他們是後晉勢力的“外圍”。做外圍的能有什麼壞心思?
3.3外圍之外
3.3.1淮南
淮南勢力在石敬瑭時期完成了重大格局變遷,權臣徐知誥篡奪南吳楊氏政權,建立“南唐”。基於這種變化,為了表述方便,此前一直使用“淮南勢力”來代指,而不再按照時間節點時而“南吳”、時而“南唐”。
不過徐知誥的這種改朝換代是非常平穩的,因為楊氏早就被徐知誥架空了,如今所謂的政權劇變,只是改個國號而已,強力部門和實權人物根本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