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珂怒氣不消,渾身顫抖,對李崧說:“我看見這個東西,就氣得渾身發抖,剛才我差一點就拔刀剁了他!”
李崧說了幾句勸解的話,終於使李從珂漸漸平靜下來。
其實我們透過這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出,李從珂並不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即使薛文遇的餿主意“誤國,誤朕”,即使看見他就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但他還是忍住了,饒了薛文遇一命。實話實說,僅憑這一點,李從珂就比歷史上大多數帝王都要仁慈,都要寬厚。
此前,李從珂沒有聽從呂琦、李崧的計策,而是聽從了薛文遇,以致到了今天的地步。如今的李從珂才開始信任呂琦、李崧。
晚了嗎?不,不算太晚。
事已至此,別說是李崧,就算神仙下凡,恐怕難以拯救李從珂於危難。但同樣是死,李崧的一番話,使得李從珂可以死得更加體面,不至於淪為天下笑柄。
李崧堅決反對投靠魏州範延光。
“陛下可曾記得閔帝李從厚?”
李從珂鳳翔起兵,逼近洛陽,李從厚出逃,投奔了石敬瑭,結果呢?衛州之恥,貽笑大方。如今,您自己還要步李從厚的後塵嗎?
作為“實力派”的三巨頭之一,在石敬瑭和趙德鈞襯托下,範延光似乎是忠臣,但如今這樣的局勢下,就很難說了;再說兒女親家,李從厚還是石敬瑭的親小舅子呢,不也照樣有衛州之事嗎?
這不是李崧的危言聳聽,事實上,範延光的人品確實值得商榷,日後,他也的確謀反了,這是後話。
李從珂接受了李崧的建議,班師回洛陽。
此時的洛陽也已經是雞飛狗跳、人心惶惶。自從得到前線大潰敗的訊息後,百姓們奔走呼號,紛紛拋棄家產,逃入山谷躲避戰亂。守城的官員打算嚴格禁止,而留守洛陽的皇子李重美卻說道:“國家多難,政府不但不能為民做主,還要禁止人家逃難,這怎麼行?”下令開啟城門,任由百姓逃亡。
李從珂撤退到了河陽,與此同時,趙德鈞父子撤到了潞州。
石敬瑭與契丹聯軍像一條瘋狗,死死咬住趙德鈞的尾巴,一路追殺到了潞州。
石敬瑭派降將高行周做先鋒,先一步抵達潞州城下,衝上面的趙德鈞喊話勸降,“我跟大王(趙德鈞爵封北平王)是同鄉,願為大王分析利弊。如今這潞州城裡連一斗糧食都沒有,您如何堅守?倒不如迎接聖駕,請大王三思啊!”
次日,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就率主力部隊逼近潞州。趙德鈞父子出城前往高河(潞州西北)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