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鈞與晉安寨相距僅有一百里地,卻不與張敬達聯絡,也不出奇兵對契丹軍隊進行遊擊騷擾、偷營劫寨、截斷糧道。
他主要做兩件事,一是不停地上疏李從珂,要錢、要糧、要兵、要權,重點是要替養子趙延壽爭取到鎮州成德軍節度使,他的理由很充分,因為鎮州成德軍是連線幽州與河東的交通樞紐。二是暗通契丹,遊說契丹幫自己奪天下。
在此之前,李從珂已經收到了範延光的奏報,知道了趙德鈞的所作所為。李從珂一生戎馬,豈會看不懂趙德鈞的操作?在收到趙德鈞的奏報後,怒不可遏,但仍然控制住情緒,婉言謝絕道:“趙延壽同志正在與你並肩作戰,衝鋒在前線,哪兒有時間坐鎮鎮州呀?等滅了石敬瑭,我自然會答應你的要求。”
趙德鈞現打不賒,繼續上疏,表示必須先給任命,才出兵。
李從珂勃然大怒,面對左右抖著趙德鈞的奏章,說道:“趙氏父子堅持索要鎮州節鉞,什麼節骨眼兒了,想幹什麼?如果他們能打退契丹、討平叛匪,就算想坐我的龍椅,我也心甘情願。但如果想養寇自重,拿著敵人來要挾君王,但恐犬兔俱斃!”
李從珂最終還是沒有答應趙德鈞的請求,還對趙德鈞父子進行了人身攻擊。趙德鈞非常不高興。
隨後,趙德鈞向李從珂進獻了鎧甲、戰馬、弓箭和耶律德光給趙德鈞的詔書,說這是耶律德光給自己的禮物,原因是他派使節去勸說契丹退兵,取得了階段性進展,耶律德光很高興,所以給我回賜了這些東西。
趙德鈞以此邀功,證明自己的軍隊雖然沒有投入戰場,但自己卻在外交這條戰線上積極努力,報效朝廷,所以——就賞俺一個鎮州節度使唄。
事實的真相卻與之截然相反。趙德鈞的確派去了使者,他請求契丹冊立自己為中原漢地之主,代替李從珂當皇帝。
作為回報,趙德鈞給出了“燕趙賣國三大條”:
一,願與契丹結成兄弟之國,永修盟好;
二,每年孝敬契丹金玉錢帛若干;
三,保留河東石敬瑭。
趙德鈞之所以要保留石敬瑭,並不是出於寬厚仁慈,而是降低戰爭成本,或者說是降低他的賣國成本。
按照紙面上的實力對比,如果沒有第三方的干涉,趙德鈞是可以單挑李從珂的。所以趙德鈞的盤算就是讓石敬瑭自己解決晉安寨的張敬達,自己單挑李從珂,而契丹人只需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聲援一下趙德鈞就可以坐收漁利。
趙德鈞的這三個條件是十分務實的。
耶律德光深入敵境腹地,卻不能很快吃掉晉安寨的後唐主力,由於契丹軍隊實施的是大膽地“蛙跳戰術”,代州、忻州在後方,威脅著契丹軍的後勤補給線和進退路線,而範延光、趙德鈞又率領大軍出現在契丹軍的側翼,一旦他們支援晉安寨、或者阻斷代北地區的退路,那麼耶律德光將全軍覆沒。
所以在接到趙德鈞開出的條件後,耶律德光怦然心動,就打算接受。
石敬瑭得到了訊息,大為恐懼,於是派桑維翰晉見耶律德光,隨後提出了更加喪權辱國的“河東賣國三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