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敬瑭向契丹稱臣,向耶律德光稱“兒”,願意以父禮事之;
2,每年奉送金銀綢緞若干,作為兒子給爹的孝敬;
3,割讓幽州盧龍軍及雁門關以北的所有土地給契丹。
正是這最後一條,讓石敬瑭遺臭萬年,被中原人罵了一千多年。
據說,石敬瑭的愛將劉知遠提出了反對意見:
首先,稱臣就已經足夠,何必稱兒?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十歲,認一個比自己小十歲的人當爹,太下賤了吧?
其次,割讓土地是萬萬不可的。哪怕多給他點兒錢呢,給錢可以,割讓土地是不行的。
然而石敬瑭最終沒有采納劉知遠的意見,就依桑維翰的主意,即刻出使契丹,祈求天朝上國(契丹)派遣天兵天將,拉自己一把。
張敬達在太原城外圍修築長牆,物理圍困,要把石敬瑭困死在太原。李從珂派呂琦到太原前線勞軍慰問,副司令楊光遠指著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信心滿滿地對呂琦說道:“請告訴皇上,請他放心,不要為這件小事擔憂。攻破太原是遲早的事兒。”
呂琦問他如果契丹南下,幫助石敬瑭怎麼辦。
楊光遠“哈哈”大笑,說:“誘敵深入,一勺燴!”
李從珂聽到之後,大為喜悅。不過據可靠情報顯示,契丹已經答應了石敬瑭的請求,並約定秋季中旬發兵南下,所以命令張敬達、楊光遠務必加強進攻,爭取趕在中秋節前後拿下太原。
張敬達組織了多輪猛烈的進攻。
石敬瑭命劉知遠率領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張萬迪等降將抵禦。這些人跟後唐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劉知遠御兵有術,沒有歧視降兵降將,而是坦誠相待,贏得了降兵降將的信任和支援。大家同仇敵愾,勠力同心。
石敬瑭也親自登上城牆,冒著飛石流箭,慰勞前線,與基層士兵同甘共苦。
劉知遠說張敬達他們只知道修築營壘、深挖壕溝,目的在於長期圍困,想以守代攻,這是消極的對戰策略,說明他們鬥志不高、信心不足,心存僥倖,極易對付。請大帥抓緊聯絡各路援兵,裡應外合,至於城防,交給我劉知遠一個人就足矣!
石敬瑭緊緊握住劉知遠的手,愛撫著他的後背,對他深深讚許。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李存勖那樣,對李嗣源說“我該與你父子輪流當皇帝”,如果這樣的,那就太有意思了。
張敬達攻打太原城無果,而他的圍牆卻總也修不好,因為每當他進行土工作業時,總會狂風暴雨。
如李從珂的情報所言,契丹人石敬瑭說動,果真出兵了。對此,張敬達、楊光遠早就立了FLAG,說要誘敵深入、關門放狗。
他們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