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年8月,冊封使節抵達成都。他們不知道的是,孟知祥已經做好了全套的皇帝服飾。
9月,孟知祥立三廟。
11月,李嗣源駕崩;12月,訊息傳到成都,孟知祥預言李從厚必然不能長久,中原一定會大亂,於是更加堅定了自立稱帝的決心。
當時,南蠻諸首領率眾歸附,孟知祥給他們賜官、賜名,羈縻懷柔。
各地紛紛奏報發現祥瑞,哪兒看見黃龍在天呀、白鵲群聚玉局化呀、白龜遊於宣華苑呀……總之,境內各地集中出現各種祥符瑞兆。
大謀士趙季良於是帶頭上表勸進,您快當皇帝吧,這是天意。
孟知祥當然要謙虛一下,推辭道:“德薄不足辱天命,以蜀王而老,於孤足矣。”
趙季良繼續勸道:“您高風亮節,可我們貪婪齷齪啊;您不想當皇帝,我們還想混個開國功臣,攀龍附鳳呢。您就體諒體諒我們,順便照顧一下群眾的呼聲。為了我們,為了天下黎民蒼生,您就委屈一下,受累稱帝吧。”
934年閏正月,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稱帝,改國號為“蜀”(史稱“後蜀”,位列“十國”)。
孟知祥稱帝當天,成都忽然颳起了大風,同時烏雲密佈,大白天也如同夜晚一樣,伸手不見五指。“大風晝暝”,太吉利了。
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張業、李昊等嫡系勳舊全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不必細表。
稱帝后,孟知祥給洛陽送去國書,通告蜀地獨立,抬頭是“大蜀皇帝獻書於大唐皇帝”,書中對自己的僭越稱帝、分裂國家的行為給出了合理解釋——見迫群情。沒辦法,他們非逼我當皇帝……
李從珂剛登基,就收到兩川獨立的訊息。對於孟知祥的這封書信,李從珂選擇了無視,不予理睬。
由於孟知祥是自立,所以後唐稱之為“偽蜀”。
此前,李從厚即位時,按照慣例給孟知祥加官進爵,加檢校太師,被孟知祥拒絕。這就是原因,人家自立門戶了。
利用李從榮、李從厚、李從珂“三珠並一珠”的機會,孟知祥建國稱帝,並且在李從珂叛亂的過程中坐收漁翁之利。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奉命進攻鳳翔時,命洋州武定軍節度使孫漢韶駐守興元府。不料鳳翔城下,楊思權倒戈,張虔釗潰逃回興元府,然後就與孫漢韶一起向後蜀孟知祥獻地投降。
孟知祥閉門家中坐,喜從天上來。興元府山南西道、洋州武定軍,兩個軍鎮主動歸附。於是命利州昭武軍節度使李肇率領五千人返回利州(此前在成都),同時命張業率領一萬人接應。
兩大軍鎮雖然土地面積不算大,但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位於秦嶺以南,是中原進出蜀地的重要樞紐。前文凡是提到從中原勢力與蜀地勢力發生碰撞,或摩擦出基情的火花,比如僖宗幸蜀、“倒楊運動”,總會提到山南西道、興元府等地名。
山南地區的控制權,決定了進出蜀地、進出中原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