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軍機處】
當時還沒有軍機處,只為押韻和湊字數,應該為“中書”。
三位宰相馮道、劉昫、李愚,在迎立李從珂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觀點,其中劉昫和李愚較為溫和保守,而馮道最為激進。雖然三人在程式上存在小小的分歧,但政治立場是一致的,都是“識時務者”。
李從珂會怎樣對待支援自己的高階知識分子呢?
答:客客氣氣地、有禮貌地、畢恭畢敬地把他們請出去。
因為他們身居相位,佔據著巨大的權力資源,且其自身實力微乎其微。懷璧其罪,如果不是醒悟地早,那麼也將與“火箭派”一樣,成為刀下之鬼。李從珂對他們已經很客氣了。
這三人中,最積極擁護李從珂的馮道,最先被外放,在李從珂登基的次月,就被外放為同州匡國軍節度使,保留宰相頭銜。
剩下了劉昫和李愚,這兩位經常吵架拌嘴,比如李愚為了挖苦諷刺劉昫,時常翻檢馮道先前的失誤,為此還將“親家”一詞引入民間。二人因私廢公,常常因雞毛蒜皮的瑣事吵得不可開交,以至於影響正常辦公,還紛紛找皇上評理,讓皇上幫忙調解糾紛,愣是讓李從珂把皇上當出了居委會大媽的感覺。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二人有時候吵急眼了,就在辦公室互爆粗口,汙言穢語,簡直不堪入耳,史籍記載“於政事堂相詬,辭甚鄙惡”。堂堂帝國宰相,滿腹經綸,經史子集無一不通,罵起人來居然這麼三俗……
兩位宰相為何敢這樣?當然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了,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李從珂擺明態度:你算個那個啊!
李從珂大怒,將二人罷相,一個任左僕射,一個右僕射。“僕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政治地位,起初等同於宰相,後來許可權不斷下降,到唐末時,已經基本等於是“榮譽稱號”,本身已經沒有了任何職權,相當於享受宰相級別待遇的“內退”。
按照慣例,卸任的高官會由同事、下屬一路陪著走回家,以表示同事們的懷念和尊敬。而劉昫回家的時候,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送行。
當時是農曆十月中旬,初冬的洛陽街頭,寒風瑟瑟,只有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頹然地走在空蕩蕩的街頭。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劉昫品嚐到了什麼叫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據史籍記載,當劉昫被罷官的訊息傳來,同事們竟然激動地歡呼雀躍,彈冠相慶,紛紛說道:“咱們這回爽了!”
劉昫到底了做了什麼,讓自己的職場人緣這麼差?他只是做了分內該做的事,嚴格執法,揪出了一大批貪汙腐敗分子、帝國蛀蟲。
李從珂為了解決缺錢的問題,就讓劉昫負責一下帝國財政(判三司)。劉昫不愧是《舊唐書》的領銜主編,做事嚴格認真、心思縝密,一絲不苟,不放過一處疑點,剛到任就查出了有關部門欺上瞞下、貪贓枉法的重大犯罪事實:
稅務機關利用陳年舊賬敲詐勒索,百姓繳了稅,卻不銷賬,重複收稅。而收繳上來的稅款,又不納入國庫,而是流入官員們的私人腰包。老百姓加倍繳稅,朝廷卻依然被積年舊賬拖累,苦了百姓,害了國家,肥了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