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榮謀反案】
範延光臨走的時候,李嗣源為他設宴餞行。君臣二人這頓酒喝得很沉悶,多次欲言又止,長吁短嘆,涕淚橫流。送行如同送殯,彼此心中都有一種預感,今日之別便是訣別。
最後,李嗣源說道:“你今天就要離我遠去了,有什麼建議的話,應該毫無保留地告訴我。”
範延光猶豫許久,終於謹慎地說道:“軍國大事,但願陛下能多跟群臣推心置腹,不要偏聽偏信一群小人的話。”
據史料記載,範延光口中的“小人”指的是宦官孟漢瓊、王德妃。這是令人費解的記載,因為範延光正是走了二人的關係,才得以逃出朝廷的,而在臨行之際,又告誡李嗣源對二人多加提防。
隨後,君臣二人灑淚分別。
至於康義誠,他是個非常識時務的俊傑,政治嗅覺靈敏,毫無底線。
他是沙陀人,最初效力於李克用,之後效力於李存勖;“明宗入魏”時,他恰在李嗣源軍中,於是在李嗣源面前竭力指摘李存勖的過失,慫恿李嗣源起事,李嗣源稱帝后,他便成了李嗣源的心腹。
如今,他眼見逃離無望,就主動向李從榮靠攏,把兒子派到李從榮身邊,為李從榮效力,以求在李從榮登基後,能再次以“從龍功臣”的身份免遭殺身之禍。
長興四年(933),5月,“聖體不豫”,第二天就好轉,“翼日而愈”;6月,“復不豫”。
11月16日,“不豫”;17日,“大漸”。
帝國的三大重臣來廣壽殿問候起居,探視病號。他們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秦王李從榮;樞密使朱弘昭、馮贇。
在他們面前,是幾近昏迷的李嗣源,他最寵愛的王德妃伺候的病榻前,伏在他耳邊說道:“從榮來了!”
李嗣源垂著頭,對外界的刺激沒有任何反應。
王德妃又道:“弘昭等人來了。”
李嗣源仍然沒有任何反應。
李從榮等人告退,他們前腳剛走出廣壽殿,就聽殿內傳出一片哭聲。李從榮努力壓制著內心的狂喜,“死了,死了,一定是死了!”
回元帥府,李從榮急忙召集幕僚,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的情況是,滿朝文武都支援李從厚即位,然而李從厚此刻正坐鎮魏州,不在京師。李從榮和他的狗頭軍師們一拍即合,制定了武裝奪權的計劃,因為在他們看來,朝裡的這些“奸臣”一定會封鎖皇帝駕崩的訊息、秘不發喪,然後快馬加鞭到魏州迎請李從厚,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趕在李從厚到京師前,控制朝廷,脅迫群臣擁立自己柩前即位,先把生米煮成熟飯。
當然,在此期間,這些“奸臣”還可能以各種理由騙李從榮進宮,然後將他控制或誅殺。於是,李從榮對外聲稱自己突然患病,拒絕再進宮。
然而李從榮不瞭解歷史的惡趣味,戲劇性的一幕在皇宮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