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414章 外交危機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4章 外交危機2 (1 / 2)

安重誨和韓玫的如意算盤就是要製造外交事故,激怒錢鏐,使他對朝廷口出怨言。眼看這出鬧劇就要謝幕,安重誨不甘心,於是孤注一擲。

韓玫回來後,立刻誣奏一本,說錢鏐割據稱霸,目無朝廷,如果後唐使節對他曲意奉承,就會獲得大量賞賜,否則就只能面對他的冷屁股;還說烏昭遇為了討好錢鏐,竟然向錢鏐行三跪九叩之君臣大禮,還向錢鏐稱臣,更把朝廷的虛實盡數洩露給錢鏐,只為獲得一點賞賜而已。

錢鏐確實給了烏昭遇大量的賞賜,而給韓玫的卻很少,這是因為韓玫欺負烏昭遇,錢鏐看不下去,所以才厚待烏昭遇而冷遇韓玫。

而韓玫則誣奏烏昭遇是靠出賣國家機密的賣國賊,把自己描述成不辱國體的蘇武。

李嗣源大怒,於是不加複查,直接命烏昭遇自盡,同時下詔剝奪錢鏐的一切在身官職,而以太師的名義退休,還把在中原的兩浙使節等官方人員統統抓捕。也有說李嗣源並不知情,這一系列命令都是安重誨的“矯詔”。

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錢鏐如聞晴天霹靂,急忙上疏解釋,其子錢元瓘等也各自上疏申辯。而這些奏章卻被安重誨截留,石沉大海。

剝奪錢鏐的管制爵位,勒令退休,朝廷雖然沒派一兵一卒,但這一紙詔書的威力遠遠勝過千軍萬馬。這就意味著,錢鏐失去了對兩浙地區的合法統治,兩浙地區有陷入內戰的危險。

當然,這種做法的風險也是極大的。因為錢鏐可以藉機自立,也可以向淮南稱臣。後唐朝廷的這封詔書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錢鏐已經治理兩浙三十餘年,政權極為穩定,群眾基礎深厚,並沒有因此爆發內亂。錢鏐完全可以自立,但錢鏐高瞻遠矚,非常務實,沒有選擇稱帝自立,而是非常務實地繼續向後唐朝廷喊話。

在兩浙地區,他名義上雖然只是國王,但實際與皇帝無異,沒有必要再為了一個名義上的“皇帝”稱謂而揹負叛逆的政治成本。

隨後的一年中,後唐內部生亂,安重誨被殺。長興二年(931)2月,後唐再次派來使節,宣佈恢復錢鏐的一切官職爵位,並解釋說此前是安重誨偽造聖旨、阻隔通訊,現已被殺,希望恢復往日舊好。

李嗣源、錢鏐在共同的利益面前,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次年(天成三年,932),錢鏐病重,他召叢集臣幕僚,說道:“我大限將至,可兒子們全都愚昧懦弱,難成大事。你們互相推薦一下,看看誰能接替我的職務?”

眾將流淚道:“幼主錢元瓘仁愛孝順,又立有大功,名望甚高,哪一個不願擁戴他?”

此前錢鏐已經明確表示過要傳位給錢元瓘,而且也是經過“民主推選”的,如今只是走個過場,幫兒子鋪路。群演注意配合。

錢鏐將印信等象徵權力的信物交給錢元瓘,對他說:“文武百官都願意擁護你,你一定要用心啊!”隨後又著重強調,“不管中原王朝如何更迭,你都要記住:尊奉中原!”

3月底,錢鏐病逝。享年81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後唐朝廷聽到噩耗,輟朝七日。

死後能獲“輟朝”待遇,是封建時期無比榮耀的一件事,因為並不是每個臣子都能獲此殊榮。

以唐朝為例,一般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且“散官”不再其列,據《舊唐書》,整個唐朝享有輟朝資格的,也不過區區60人左右,包括魏徵、狄仁傑、郭子儀等名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