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曹操】
楊渭被徐溫擁戴登基,淪為徐溫的傀儡,成為皇宮囚徒。楊渭的心情可想而知,整日生活在鬱悶和恐懼之中,精神世界早已崩塌,每日借酒消愁,用酒精來麻痺自己。建國之後,臉上從未露出過笑臉。
貞明六年(920),建國整整一年的楊渭,重病不起,徐溫從昇州趕往揚州,協助處理後事,討論淮南集團的接班人問題。
有人揣度徐溫的內心,說道:“曾記得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曾對諸葛亮說,如果幼主不賢,你可取而代之。如今,楊氏氣數已盡……”
不料徐溫臉色大變,怒斥道:“胡說!如果我想篡權,早在十二年前誅殺張顥的時候,就已經奪權了,豈會等到今天?楊氏子孫年幼又怎樣?害別人楊氏尚有子嗣,即便楊家沒了兒子,就是女兒,我也要擁護她登基稱王!誰再敢胡說八道,一律格殺勿論!”
好一派忠臣嘴臉。嚇得文武百官無人再敢勸進。
於是,徐溫便以楊渭的名義,迎接丹陽公楊溥監國攝政。
貓膩就藏在這裡。楊溥是楊行密的第四子,在他和楊渭(次子)之間,還有第三子楊濛。楊行密死後,長子楊渥、次子楊渭相繼被擁立,如今楊渭病危,理應由楊濛順次接班。而徐溫卻繞過楊濛,廢長立幼,迎立楊溥。
為何要捨棄楊濛呢?因為楊濛很有才幹,有知識、有文化,更關鍵的是有理想、有抱負。眉宇間透漏著一股英氣。
楊渭登基的時候,冊封徐溫為大丞相,當時楊濛就是負責押送節冊的。當徐溫見到楊濛的時候,不禁倒抽一口涼氣,事後對左右人說道:“我看他骨骼驚奇,不是屈居人下之輩,不好控制。(此子瞻顧特異,恐其難下)”
巧合的是,楊濛也對徐溫有所議論,他時常頓足捶胸,說:“我們楊家的基業,怎麼被他人把持呢!”
這話傳到了徐溫的耳朵裡,徐溫聽了十分不爽。於是把楊濛外放到楚州,做團練使。
如今楊渭病重,徐溫廢長立幼,迎立楊溥,繼而把楊濛移為舒州團練使。
次月,楊渭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24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隨後,在徐溫的擁戴下,21歲的楊溥登基稱王。
楊溥登基後,將昇州大都督府升格為金陵府,徐溫出任金陵府尹。
次年,改元大赦,改“武義三年”為“順義元年”。徐溫以楊溥的名義不斷給李存勖寫信,勸他登基稱帝。
這麼做有兩個主要目的:如果李存勖稱帝建國,將分擔淮南的政治成本;無論李存勖稱帝與否,淮南的勸進之舉都會博得李存勖的好感,增進雙方政治互信,維護良好的戰略同盟夥伴關係。總之,就是為淮南集團營造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
除此之外,淮南向錢鏐歸還了一個重要的俘虜:錢鎰。錢鎰是錢鏐的堂弟,十六年前,睦州陳詢背叛錢鏐,納款於淮南,錢鏐派錢鎰、顧全武等鎮壓,楊行密派陶雅赴援,陶雅擊敗杭州兵,生擒錢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