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383章 經濟鬼才——高鬱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3章 經濟鬼才——高鬱2 (2 / 2)

高鬱要想以鉛鐵錢取代銅錢,就必須首先解決這個根本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早已在上一步就完美解決了:“茶本位”,綢本位。

在幾乎壟斷了全國茶葉貿易之後,高鬱又建議馬殷修改稅法,要求百姓“用帛代錢”繳納賦稅,而此前湖南地區同樣不是絲綢的主產地,在政策的鼓勵下,湖南人民一面種茶,一面種桑養蠶紡絲。

在古代,布帛就是貨幣,與銅錢一樣。馬殷鼓勵百姓養蠶紡絲,就等於全民印鈔。

而茶、帛是國際硬通貨,跟黃金白銀一樣,不僅在中國暢行無阻,在周邊各國、遊牧部落也是公認的有價商品。

有了充足的硬通貨(茶、帛)做抵押,又有了廣闊的市場,從理論上講,無論馬殷發行何種形式的貨幣,鉛錢也罷、鐵錢也罷、哪怕是紙幣,都會獲得成功,而不用擔心出現貨幣濫發、通貨膨脹等惡性後果。

各地商人在湖南傾銷了商品,得到了一堆鉛鐵錢,而這種貨幣又只能在湖南境內流通,其他地區不予認可,商人們就只能購買湖南的商品,把商品帶到其他地方銷售。如此一來,極大地拉動了湖南經濟,不僅僅是茶葉貿易發達,其他各種商品都變得極為暢銷。

湖南一躍成為五代時期商業最繁榮的地區,民富國強。一直到了宋朝,湖南的茶葉產量都穩居全國第一,特別是潭州、嶽州,霸佔第一、第二位。終兩宋時期,湖南的經濟都是名列前茅的,這些都是高鬱在唐末、五代打下的堅實基礎。

後世史官不禁感慨,說馬殷之所以能在極短時間內崛起,屹立於藩鎮之林,上邀中央朝廷之封爵,下與諸藩爭霸稱雄,“鬱謀居多”。

也正因高鬱對南楚做出的突出貢獻,高鬱也成為其他勢力的眼中釘,處心積慮要搞掉他。

李存勖滅後梁,馬殷派遣兒子馬希範赴洛陽朝覲。李存勖問馬希範道:“洞庭湖有多大呀?”

這句話顯然是中央政府對地方割據政權的威脅和試探。

馬希範謙卑的回答道:“車駕南巡,才堪飲馬爾。”沒多大,也就剛夠給王師的戰馬解渴。這番對話被清朝詩詞家曹貞吉引用,

“試問洞庭深幾許,春水才堪飲馬。”——《賀新涼》

李存勖非常高興,於是順水推舟,愛撫著馬希範的後背,誇讚道:“我常聽人說,湖南早晚必被高鬱奪取。但馬殷生了這麼一個聰明機智的好兒子,那高鬱還如何得手啊?”以這種拙劣的手段離間高鬱。

人都愛聽恭維的話。馬希範信以為真,回來之後就如實稟報父親馬殷,說高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連洛陽那邊都婦孺皆知了。建議將高鬱誅殺。

馬殷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說:“這是李存勖處心積慮地給咱下套呢!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忌憚高鬱幫我完成霸業,從而成為他的勁敵,所以使用挑撥離間之計,想讓我重現後梁罷王彥章兵權的蠢事。你牢牢記住,殺了高鬱,就是落入了敵人的圈套,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李存勖與南楚的勢力範圍並不直接接壤,且雙方的實力也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即便這樣,李存勖也未雨綢繆,陰謀搞掉高鬱,以消除未來的隱患,那麼與南楚毗鄰的荊南高季昌,自然也不會對鄰居家的這位鬼才謀士熟視無睹的。

事實上,荊南高季昌不遺餘力地離間馬殷與高鬱的君臣關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