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震不為所動,張文禮氣急敗壞,竟然將烏震的母親、妻子、兒女等十幾人全都砍斷手腕、割掉鼻子,而他最殘忍的是並沒有完全將其斬斷,手腕、鼻子等並沒有從身體上徹底剝離,而是割得只剩下一點皮肉與身體相連,然後送到前線符習的陣營中,讓烏震參觀。
“觀者不忍正視”。烏震看到後,“一慟而止”,隨後化悲憤為力量,身先士卒,躬冒矢石,成為攻破張文禮的急先鋒。張文禮本想瓦解烏震等將士的鬥爭意志,卻不料適得其反,平叛大軍同仇敵愾,人人奮勇、個個當先,一舉攻克鎮州。
烏震累功升刺史,歷任深州、趙州刺史。據記載,烏震淳樸而善良,好讀書,尤喜《春秋》,能作詩,精通書法,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口碑甚佳。後來又兼任北路軍運輸總監,負責向抗擊契丹前線的幽州運送糧草物資。
在當時,契丹圍攻幽州,使用了疲敵之計,對幽州城選擇圍而不攻,圍點打援,專門襲擊通往幽州的後勤補給隊,使幽州城缺糧缺餉,力求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烏震正是奉命進行一場危險而艱鉅的“破襲戰”,撕開敵人的防線,把戰略物資送入幽州。
烏震不負所托,數次將物資成功運抵幽州,成功粉碎了契丹侵略者的陰謀,取得了消耗戰的最終勝利,迫使契丹人無功而返。
為了表彰烏震的功績,李嗣源將其提拔為河北方面軍副總司令(河北道副招討),遙領宣州寧國軍節度使(空頭銜,宣州寧國軍在淮南控制下)。而此前的河北方面軍副總司令是房知溫,李嗣源命房知溫返鎮(兗州泰寧軍節度使)。
房知溫非常不高興,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畢竟自己有佐命之功,當初李嗣源在魏州起兵時,房知溫與霍彥威是最早響應的藩鎮。
其實李嗣源已經酬謝了房知溫的佐命之功,將他由貝州刺史提拔為兗州泰寧軍節度使。但頂替他“副總司令”的任命仍然讓他很不滿意。他要搞事情了。
而李嗣源接下來的操作就有些撲朔迷離了:調三千五百魏州牙軍駐防蘆臺軍。
此前,為了削弱魏州叛軍勢力,李嗣源已經把叛軍核心成員皇甫暉、趙進、趙在禮等調離魏州,然後派皇子李從榮坐鎮魏州,並派大將範延光護送赴任。範延光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負責魏州軍隊的調動、換防,實際就是有計劃、有步驟的瓦解魏州叛軍。
這夥魏州叛軍的核心構成是久負盛名的魏博牙軍,此牙軍非彼牙軍。最早的魏博牙軍是首任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所建立,之後專業驕兵一百年,廢立節度使如同兒戲,死在他們手下的節度使亦不在少數,一直到了羅紹威時期,才在朱溫的介入下,將魏博牙軍徹底剷除。
隨後在楊師厚坐鎮魏博的時候,從各軍中精挑細選勇猛彪悍之士,組建成“銀槍效節軍”,成了新一代的魏博牙軍。這支部隊雖與羅紹威之前的魏博牙軍沒有血緣上的遺傳關係,卻承襲了魏博牙軍驕橫難制的光榮傳統。
李存勖之所以能夠消滅後梁,就是因為得到了魏博,而之所以能夠得到魏博,就是因這支“銀槍效節軍”的帶頭叛亂;而李嗣源之所以能登基稱帝,也是因這支部隊(皇甫暉、趙在禮)的叛亂。
所以楊師厚新建立的這支新一代魏博牙軍,遠比羅紹威之前的老牌魏博牙軍更加生猛。老牙軍的影響力僅侷限於魏博軍內部,更換節度使而已,而新生代的牙軍則直接影響到帝國安危,更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