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殺郭崇韜;
1月11日,殺郭崇韜諸子;
1月23日,白天殺李存乂,晚上殺朱友謙滿門;
2月初,貝州兵變;
2月6日,貝州變軍控制魏州;
2月9日,康延孝兵變;
2月13日,邢州兵變;
2月17日,從馬直王溫兵變,未遂;
2月23日,滄州兵變;
2月底,綏州、銀州兵變;
3月11日,青州兵變;
3月,繼青州之後,潞州、徐州分別發生監軍宦官被殺事件……
如果製成動圖或影片,隨事件的推移而在發生變故的地點用爆炸的特效來標記的話,相信後唐在同光四年(926)初迎來了一次盛大的焰火表演。其實上面還故意隱藏了一個最重要的兵變:3月8日,魏州城下平叛部隊中的兵變,主角是李嗣源。這個我們要放在後文單獨講。
看著這些時間,也就能解釋前文的一個小小的伏筆:1月初,王宗衍一行人奉命來洛陽,可當走到長安時(2月18日),得到命令,讓原地逗留等候進一步指示。答案就在上面,因為天下大亂,李存勖實在無力應對王宗衍這夥高階政治犯,只能讓他們先停止前進,看事態的發展。
而3月18日,李存勖下令就地處決王宗衍一行人,也是因事態正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李存勖擔心王宗衍會趁機搗亂,比如復國。
元行欽在初戰失利後,退到澶州休整,隨後便集結起各路援軍,再一次對魏州發動了攻擊。
在2月23日,裨將楊重霸率領數百敢死隊成功爬上城牆,卻沒有後續部隊跟進,導致楊重霸等全體陣亡。
變軍們也看到了朝廷平叛的決心,既然橫豎都是一個死,倒不如抵抗到底,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變軍士氣高昂,寧死不降。
元行欽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只能不斷上疏請求朝廷調派更多的援軍。
李存勖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後唐的精銳力量全都跟隨李繼岌入蜀作戰,如今蜀地已平,李繼岌也已經在班師途中,李存勖只能不斷派遣宦官前去催促,讓李繼岌日夜兼程、火速回師,越快越好。
當時,康延孝在蜀地發動兵變,李繼岌的主力部隊正在討伐康延孝,根本無法脫身。
魏州平叛的元行欽屢戰屢敗、邢州平叛的霍彥威也毫無進展,主力部隊被絆在蜀地,各地兵變的訊息如雪花一般飛奏洛陽……李存勖無計可施,於是決定御駕親征,親自討伐魏州叛軍。
皇帝想要御駕親征的訊息傳來,文武百官及宦官紛紛勸阻,說天子不宜擅離首都。
李存勖點點頭,說我也知道呀,可我身邊實在無將可點啊!
“豈曰無將?”眾人異口同聲道:“有一員老將,足可平定叛亂。”
李存勖掃視著滿朝文武,終於,這個李存勖最不想聽的名字,還是被大家說了出來,“李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