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正中安重誨下懷,正好讓你們知道知道,朝廷裡到底誰是老大!
第二天,李琪鄭重其事地批評安重誨,經過安重誨的申訴,朝廷的最終處理結果是——下詔嚴厲斥責馬延有眼無珠、衝撞帝國高官的悖逆犯上行為,號召全國引以為戒!
安重誨得意而兇狠地掃視文武百官,滿朝文武全都低頭不語,不敢與之對視。
彈劾安重誨擅殺馬延,李琪小小的得罪了一下安重誨,也由此見識到了安重誨所蘊含的那無比巨大的能量。
隨後,李琪以年邁體虛為由提出辭職,惹不起還躲不起嘛。
一日是“任圜黨羽”,便一生都是“任圜黨羽”。李琪同樣沒有安全區。
朝廷討平定州王都叛亂,李琪賀功奏章中有“敗契丹之兇黨,破真定之逆城”一句,李琪顯然是搞錯了地理,真定在鎮州,是鎮州府衙所在縣,而不是定州,況且“真定之逆城”顯然是開了地圖炮,一下子把李嗣源惹毛了,當即下詔批示道:“契丹即為兇黨,真定不是逆城。李琪罰俸一月!”
不久之後,開國元勳霍彥威去世,李琪奉詔撰寫《霍彥威神道碑》,其中在簡述霍彥威履歷時,沒有在後梁的官職前加“偽”字,政敵們將此事上綱上線,上升為政治立場問題,李琪不死扒層皮。
如果有人拿著放大鏡,吹毛求疵、斷章取義地監督一個人,那總能在他的隻言片語中找出一些不合適的言論,然後被小題大做,扣上各種大帽子。這種生活是極為痛苦的。
不久之後,李琪病逝,享年60歲。
崔協
崔協出身於名門望族,清河崔氏。他的父親是崔彥融,曾與崔蕘甚是親密,崔彥融做萬年縣縣令的時候,崔蕘曾來拜謁,無意間見到桌案上賄賂權貴的信箋,於是崔蕘終於看清了他的本來面目,二人從此分道揚鑣。
後來崔彥融進入中央,官拜司勳郎中,而崔蕘則高升為尚書左丞。崔彥融前去拜謁,結果崔蕘拒不接見,還把崔彥融的黑歷史爆料出來,被宰相得知,於是將崔彥融貶出朝廷,外放為楚州刺史,並最終死於楚州刺史任上,終身未得升遷。
崔彥融對崔蕘恨之入骨,臨死之時告誡自己的子孫:“咱們家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要給我記著崔蕘的大仇!”
作為崔彥融的兒子,崔協牢牢記住了這段世仇。在後梁時,崔協官至兵部侍郎。某日,在辦公場所遇到了中書舍人——崔蕘的兒子崔居儉,竟不顧場合、身份,對崔居儉破口大罵。社會你崔居儉,亦瞠目回罵。兩人均因此被降職處理。
不久之後,崔協再次拜為吏部侍郎。李存勖建國後,將他拜為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