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稱帝2】
4月16日,李嗣源任命孔循為樞密使。孔循立刻與霍彥威等人牽頭運作李嗣源登基事宜。
孔循、霍彥威認為,“唐”的氣數已盡,應該改新的國號,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
於是,李嗣源廣泛徵求新國號的意見,“你們說說看,咱起個啥國號好呢?”
群臣議論紛然,主張改國號的聲音一直佔據主流。李嗣源左右狐疑,拿不定主意。
而吏部尚書李琪卻及時糾正了這種危險的想法。
以大唐為國號,是河東集團的集體智慧,是後唐帝國的政治基石。先帝原本是沙陀人,因功被李唐皇室賜姓李,並被編入皇室宗籍,成為李唐王朝的一分子,雖然他們與李淵、李世民沒有半毛錢關係,但他們依然繼承了李唐王室的衣缽,是大唐的延續,是大唐的復興,修復了朱賊偽梁給帝國造成的創傷。這是一筆重要的政治遺產,怎能輕易拋棄?
“陛下您也是李唐宗室,輔佐李家三代人(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如今也是以赴國難為由,稱兵向闕,而一旦更改國號,則等於放棄皇族宗親之名,放棄幾十年征戰之功,太傻了!且一旦與李家劃清界限,那麼先帝與您就是路人,先帝靈柩如何安葬?您的統治法理何在?”
一番苦口婆心,終於讓李嗣源開了竅。原來這些“後梁幫”不想看到大唐的延續,因為大唐的延續就是後梁政權非法存在的證據,也是他們揮之不去、不願面對的歷史汙點,故而想借改國號之機為後梁洗白、為自己洗白。
於是,李嗣源做了一篇著名的演講,闡明瞭自己的態度:
“我13歲那年,就追隨獻祖(李國昌),粗有功勳,獻祖特別喜歡我,把我當親兒子看待;隨後又輔佐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被收為養子;之後又追隨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河東集團重要大政方針的研究與制定、一切重要的戰爭,我全都全程參與。李克用的基業,就是我的基業;李克用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哪兒有一家人分兩國的道理?我決定了,不改國號,仍叫大唐!”
李嗣源把自己的履歷往桌上一擺,誰不服?我是河東集團現存的資歷最老的創業元老,我要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論工齡,近五十年;論背景,我是李克用的養子;論資歷,河東集團從太原創業以來,所有的決策、征戰,都有我的份兒;論聲望,我早就是獨當一面的方面軍總司令了,要經驗有經驗,要人脈有人脈……
一句話,新皇帝人選,捨我其誰。
李琪提議,應該按照本朝(唐)慣例,睿宗、文宗、武宗都是兄弟相繼,所以李嗣源應該以皇太子繼統之禮儀,在李存勖靈柩前即皇帝位。
李嗣源批准。
4月20日,李嗣源身穿斬衰(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麻布製作,不縫邊,表示自己哀痛到了極點),在李存勖柩前即位稱帝。文武百官全都素服出席。
哀悼已畢,李嗣源換穿皇帝的禮服,登上金鑾殿,文武群臣也換穿喜慶的禮服,獻上擁戴詔書,恭喜李嗣源走上新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