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軍等不起,對華州發動了猛烈攻勢,隨後李存審大勝劉鄩,迫使劉鄩退保羅文寨,緊閉寨門,堅守不出。
李存審與李嗣昭商議對策,認為困獸猶鬥,不如網開一面,引誘劉鄩出戰。
於是,河東軍分兵外出放牧,放鬆了對羅文寨的包圍。
劉鄩果然趁夜撤退,中了李存審的計謀。李存審發動追擊,在渭水河畔痛殲後梁軍隊,取得大勝。
隨後,李存審控制了關中一帶,並晉謁唐朝皇陵,哭泣祭奠。軍事行動中不忘穿插政治作秀,喚醒人們對大唐的懷念,激發對篡唐朱賊的痛恨,瓦解朱氏在河中地區的群眾基礎。
後梁集團在河中地區的政治根基是“合法繼承”,強調朱溫是合法繼承了王重榮、王重盈的衣缽;河東軍另闢蹊徑,跳出藩鎮割據的狹隘價值觀,強調忠孝節義,把整個後梁描述為非法偽政權。
軍事上的節節勝利,政治上的光榮正確,終於使朱友謙堅定了追隨河東集團的信念。朱友謙派兵反擊後梁軍隊,攻打崇州靜勝軍溫韜。
溫韜大恐,不知所措。
溫韜,史上最著名的盜墓賊之一,區別於其他小賊,他只專注於盜挖皇陵,把唐朝皇陵挖了一個遍。據記載,18座唐朝皇陵,他挖了17座,只有乾陵倖免於難。
乾陵,他當然也垂涎,三次興師動眾,意圖盜挖。只是每次動工的時候,都會突遭靈異事件,晴空萬里忽然變得烏雲滾滾、雷聲陣陣,風雨交加,而當他們撤出來之後,卻又恢復了萬里無雲,如此三次,溫韜才不敢動乾陵。
在盜墓過程中,大批絕世文物被毀。例如太宗李世民珍藏的《蘭亭序》等真跡。在大文盲溫韜的眼裡,只有金銀珠寶、翡翠瑪瑙、綾羅綢緞才算寶貝,至於書法繪畫等,全是廢紙,他居然讓士兵把書畫作品上包裝、裝飾用的綢緞撕下來,把綢緞帶走而把書畫作品本身隨手丟棄,無計其數的名人真跡從此失傳……也有人抱有一種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是藏在乾陵。
總之,溫韜是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盜墓賊,連孫殿英都要讓他三分。他對中國文化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更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盜墓賊溫韜後來投靠了鳳翔李茂貞,被李茂貞收為養子,賜名李彥韜;之後投降朱溫,賜名溫昭圖;後來再次叛歸李茂貞;朱友貞即位後,又背叛李茂貞而降後梁,以至今日。毋庸置疑,他日後還會改弦更張的,蒼天有眼,他日後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如今,河中戰事危急,朱友貞當然不放心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了,擔心他會投靠河東,於是許以高官厚祿,引誘他離鎮入京。
溫韜目光短淺,見利忘義,聽說要提拔他,便立刻答應了朱友貞“明升暗降”的套路。
朱友貞終於在朱友謙叛變、劉鄩大敗的形勢下,保全了崇州靜勝軍的一畝三分地,也不失為一種勝利。
河東軍在黃河戰場上,已經把前沿陣地推進到德勝渡以西,逼近後梁的首善之區——滑州,又成功開闢了第二戰場,控制了河中地區,對後梁形成了鉗形攻勢。
後梁朱友貞已經是朝不慮夕。
可就在這個時候,河北劇變,契丹南侵,河東李存勖即將面臨艱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