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256章 山雨欲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6章 山雨欲來 (1 / 2)

【山雨欲來】

劉守光在覆滅前,急派韓延徽到塞北乞求契丹援助,將中原的虛實盡告契丹。契丹素知中原混亂,卻不知已然如此混亂,於是就有了南下趁火打劫的念頭。

在韓延徽的輔佐下,貞明二年(916)2月,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改國號為“契丹”(後改為“大遼”,又改為“大契丹”。為方便敘述,本書以“遼”做其國號,以“契丹”指其民族),建元“神策”,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群臣給耶律阿保機呈上尊號“大聖大明天皇帝”,給述律平呈上尊號“應天大明地皇后”;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

耶律阿保機是“天皇帝”,妻子述律平是“地皇后”,長子耶律倍是“人皇王”,取意三才“天、地、人”。“三才”出自《易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也”。除此之外,耶律阿保機還下詔興修孔廟。由此可見中原文化對草原民族的巨大影響。

耶律阿保機建國稱帝后,後梁朱友貞立刻派來使節予以承認。按道理來說,後梁繼承了大唐帝國的衣缽,是契丹人的宗主國,契丹建國稱帝對於後梁來說是公開叛亂、“塞獨”。然而朱友貞卻第一時間予以承認,並建立平等友好的外交關係,這當然是由於河東李存勖的存在,後梁需要契丹人給李存勖製造麻煩。

與後梁中央政府使節接肘而至的,是杭州錢鏐派來的使節,同樣是友好訪問。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幾股政治勢力形成了疊羅漢式的分佈,由北往南依次是契丹、河東、後梁、淮南、杭州。相鄰的是敵人,相隔的是朋友。我們權且把他們的外交策略稱為“至尊漢堡”式外交,餅與餅、肉與肉聯合,餅與肉不共戴天。

耶律阿保機稱帝之後,立即御駕親征,清剿了草原上的殘餘勢力,突厥、吐渾、党項、沙陀諸部,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皆平之”。取得了輝煌戰果,俘虜酋長及部眾數千人、鎧甲兵器等九十餘萬(史籍未記載其單位,不知是九十多萬斤,還是九十多萬件)、牛羊駝馬無計其數。

大大增加了大遼國力,更極大地提高了大遼聲望。

於是,同年8月,耶律阿保機集結起三十萬大軍,對外號稱百萬之眾,南下侵襲,勢如破竹,一口氣攻佔河東治下的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生擒朔州振武軍節度使李嗣本。隨後派人給雲州大同防禦使李存璋送去書信,索要鉅額贖金。

李存璋將契丹使節斬殺,積極備戰。契丹軍隊遂對雲州發動攻擊。李存璋頑強抵抗。於是契丹包圍雲州之後,向東進攻蔚、新、武、媯、儒五州,斬殺一萬四千七百餘人,擄掠無數。

經此一戰,大遼國的版圖迅速向南擴張,自代北(今山西省北部)至河曲(黃河“幾”字型彎道)、再到陰山(今河北省西北部)。耶律阿保機改武州為歸化州,改媯州為可汗州,設定“西南面招討司”,正式將今天的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劃入大遼國版圖。

代北,是沙陀部落的龍興之所,李國昌、李克用就是自代北起兵;而陰山,更是中原人的心理預警線,被視作遊牧與農耕的分界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而如今,遊牧民族已經將觸角伸進了傳統意義中的“中原”。

耶律阿保機攻打朔州的時候,也許因為年久失修,城樓無故自壞,契丹軍隊遂趁機鼓譟入城,輕鬆拿下。當時後梁和杭州使節都在大遼國,耶律阿保機熱情邀請使團前往參觀遊覽,向他們展示大遼軍力,順便暗示大遼國有神靈暗中庇佑。

李存勖得到契丹犯邊的訊息後,從河北前線返回,親率大軍赴援雲州。

耶律阿保機的戰略目標(趁火打劫)已經達成,沒必要付出重大代價跟李存勖死磕,於是解圍撤走。

李存勖班師太原,擢升李存璋為大同節度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