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的考驗】
李克寧,李克用碩果僅存的弟弟,河東集團元老級人物,勞苦功高,頗有威望。他的存在使得河東集團的最高權力交接存在變數,李存勖能否順利襲位還是個未知數。
歷史上有幾個著名的託孤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充分體現出了劉備的政治智慧:
劉備臨終時,丞相諸葛亮具有很高的威望,直接對幼主劉禪的繼統構成威脅,所以劉備直接當面提出讓諸葛亮取代劉禪。
試問諸葛亮敢一口答應嗎?於公於私,於情於理,諸葛亮都必須說“不”,而劉備也無需再三客氣,既然你不當,那就好好輔佐我兒子吧。
劉備在臨終前,給諸葛亮套上了一個道德緊箍咒。日後諸葛亮即便克服了心理障礙,有代立之心,也不會得到文武百官的認可。一句虛情假意的客套,為兒子鋪平了道路。
相比之下,李克用直接指定兒子李存勖襲位,表面上是替兒子著想,實際則留給兒子一個巨大的隱患。
當時,河東集團面臨著後梁軍隊的巨大威脅,李存勖尺寸之功未立,年齡又小,集團內部絕大多數將領都對李存勖的能力持嚴重懷疑態度,都想讓一位年齡大的、經驗豐富的、資歷深的、威望高的……比如李克寧同志,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李克用養子眾多,編為“乾兒子獨立團”(義兒軍)。他們的年齡都比李存勖要大,而且跟隨李克用征戰多年,立功無數,手中又都握有重兵。當聽說乾爹把軍政大權交給了小存勖的時候,大家全都表示不服,憑什麼聽這小崽子的?他算老幾?哥跟著晉王南征北戰的時候,他還穿開襠褲呢!
在李存勖的就職典禮上,他們要麼稱病在家,拒絕出席;即便出席的,也拒絕向李存勖行禮,公開挑釁李存勖的權威。
總之,李存勖的支援率幾乎為零。讓李克寧襲位的呼聲卻一浪高過一浪。河東集團暗流湧動,李存勖的地位岌岌可危。
李克用沒有效仿劉備,李存勖只好替他補課。
李存勖主動提出讓位給叔叔李克寧,“侄兒我年幼無知,難堪大任,叔叔您來吧。”
李克寧把眼一瞪,“胡說!你是嫡長子,理應繼承,何況又有先王命令,誰敢不從?”
文武百官在外恭候,李存勖缺乏底氣,不敢出來面對,只是在父親靈柩前嚎啕大哭,以孝遮羞。監軍宦官張承業進入靈堂,說道:“完成先王的遺願,才是最大的盡孝。哭有什麼用?”然後把李存勖攙扶出來,面對官屬群僚。
如果當年有照相機的話,將會誕生一張足以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照片,它是具有政治隱喻的歷史性時刻:張承業把李存勖扶上寶座。
李存勖之所以不願出來,是因為沒有底氣,他非常擔心出現這種尷尬局面:群臣立而不跪,集體拒絕承認李存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