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鄩婉言謝絕,說自己只是一介降將,在未得到梁王寬恕的命令之前,怎敢穿著皮衣、騎著高頭大馬?於是,劉鄩改穿素色衣服,騎著小毛驢,前往汴州請罪。
到了汴州,朱溫賞賜給他華美的衣帽,劉鄩依然婉言辭謝,仍堅持穿素色衣服晉見,在朱溫的一再堅持之下,劉鄩才遵命換穿。
朱溫為劉鄩設宴款待,對他的忠肝義膽表示欽佩,更對他的文韜武略表示欣賞,期間當然也少不了勸酒。
劉鄩婉拒,推說自己量小。
朱溫“哈哈”一笑,開玩笑道:“你一口吃了我的兗州,這是多大的量啊!”
隨後,朱溫授予了劉鄩很高的職位,位在諸將之首。朱溫手下的各位老將前去拜見,身為降將的劉鄩不卑不亢,端坐在主位坦然接受,神色自若。這是強大自信的最佳表現,贏得了朱溫更進一步的好感。不久之後,朱溫表奏劉鄩為鄜州保大軍留後。
兗州一戰,劉鄩正式出道。
其實早在王師範襲位之初,就有了劉鄩最早的記載,但按史書記載,平叛的總設計師是王師範,而劉鄩只是展現出了“勇”的一面,以劊子手、打手的面目最早示人。
我個人認為,也許在那場平叛鬥爭中,劉鄩的智力參與應該更多一些,甚至可以懷疑他才是幕後智囊,幫助16歲的幼主王師範順利襲位。對於王師範的記載,史書應該是做了一定的美化。
拋開王師範襲位,兗州之戰應該無可爭議地視作劉鄩的正式出道。歸降朱溫後,文武雙全的劉鄩得到了重用,並在日後為朱溫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鄩剽悍勇猛,且富有智慧,善於用智取,有“一步百計”之美譽,而他能夠名垂青史,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肝義膽。有關他的忠義故事,後文還會詳述。
隨著王師範的投降,朱溫得知了前宰相張浚也是青州叛亂的參與者,是他慫恿王師範叛亂。王師範為了向朱溫表示順從,自然不會包庇張浚,甚至會甩鍋給他。於是,一生逗逼的張浚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終結。
朱溫指使張全義除掉張浚。張全義派部將楊麟率領喬裝改扮的部隊,以“土匪”的身份將張浚滿門誅殺。
一名叫葉彥的縣政府官員,平日很受張浚器重,二人私交甚厚,事先得到了楊麟即將抵達的訊息,於是暗中把訊息洩露給張浚的兒子張格,讓他趕緊逃命。
張格不願拋棄家人。父親張浚對他說道:“你留下來也不過是與我們死在一起罷了,不如你遠走高飛,還能為咱張家保留一支血脈。”
張格又想勸父親跟他一起逃命。張浚擺擺手,說此禍躲不過,而且一旦他也逃走的話,就等於出賣了葉彥,朱溫就會知道有人洩密,這樣做對不起朋友。
張格大哭,向父親叩頭訣別。
葉彥率領三十名忠義之士,一直護送著張格渡過漢水才返回。張格渡漢水,借道荊南,最終成功逃進西川。
後來,西川王建建立蜀國政權,史稱“前蜀”,張格榮升宰相。這是後話。
張浚一家百餘口被殺。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還算客觀,說他“以亂止亂,悖繆厥心”,反正是貶他的話。用我的話說,就是一生逗兒。
在收復了青州平盧軍之後,朱溫的勢力得到了鞏固和壯大,此時,長安方面卻傳來一個晴天霹靂——朱友倫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