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68章 長安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8章 長安亂 (3 / 3)

昭宗果然對陸扆有所懷疑,於是詢問韓偓的意見。

韓偓,是崔胤提拔起來的副手,也是密謀撥亂反正的參與者之一,故而得到昭宗的信任。韓偓正直忠厚,沒有當崔胤的幫兇,而是替陸扆開脫,“陛下重返正位的密謀,只有崔胤和我等少數幾個人知道,陸扆根本不知道。他突然聽說皇宮發生變故,驚慌失措也是情理之中,喬裝逃命,人之常情。如果陛下非要追究他的過錯,也只能責備他身為宰相而無心為國死難罷了,怎能說他反對陛下重回正位呢?這恐怕是有人別有用心,故意挑撥離間,請陛下明察!”

昭宗雖然沒有立刻給陸扆穿小鞋,但心中的芥蒂還是生根了。即便如韓偓所說,不能上綱上線、給陸扆扣上一頂“反革命”的大帽子,但陸扆終歸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宰相,不能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大難臨頭各自飛,實在是有負朕望。

陸扆如崔胤所願,被罷相。

其二是提拔親信,培植黨羽。例如舉薦王溥做宰相。

王溥,名門之後,祖上幾代人都在朝中為官,有正直謹孝而聞名於世,其中他的叔祖曾在文宗朝著名的“宋申錫謀反案”中,不畏強權,堅持為宋申錫鳴冤。

崔胤之所以舉薦王溥,並不是因為老王根紅苗正,而是因為王溥是崔胤的幕僚,小跟班。並且也參與了迎接昭宗反正迴鑾的密謀,這是重要的政治資本。

其三,是敲山震虎。

無論是打擊政敵,還是提拔親信,都是在文官內部的動作。崔胤明白,要想做到權傾朝野,就要與宦官集團一決雌雄。

大唐光化四年(901)四月,迴歸皇帝寶座三個月後,昭宗晉謁皇家祖廟,大赦改元,改光化四年為天覆元年。同時宣佈為王涯等十七家平冤昭雪。

王涯等十七家,是“甘露事變”中的受害者。“甘露事變”發生在文宗朝(835年11月),是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的一次血腥交鋒。起初是文官密謀誅殺宦官,結果卻被宦官反殺,包括王涯在內的很多文官慘遭滅門,被宦官誅殺了共一千多人。

“甘露事變”的影響極其深遠,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隨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宦官勢力在與文官勢力的鬥爭中一直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在“甘露事變”近七十年後,忽然下詔為王涯等平冤昭雪,政治意義深遠,是要對宦官勢力動手的訊號。

除了爭權,更要奪利。

在敲打了宦官之後,崔胤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進了宦官的錢袋,首先收回宦官的一項特權——酒麴專賣。

不要小瞧這項特權,它可以與鹽鐵專營,或者今天的石油、天然氣相提並論,富得流油。

其實這項特權並沒有明文規定,更沒有紅標頭檔案的支援,只算一種“潛規則”,屬於“你懂的”的範疇。

此話要從前權閹楊復恭說起,當時,楊復恭以供應禁軍的軍餉為由,向財政部借了一年的酒麴專賣特權,用這一年的利潤貼補禁軍,等於朝廷給禁軍的政策性撥款。然而楊復恭卻是劉備借荊州,“借一年”中的“一年”成了“每一年”,從此之後就不還了,日深月久,宦官擁有酒麴專賣特權就成了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酒麴專賣特權名義上歸財政部,實際上則被宦官把控,如果崔胤想直接奪回到財政部,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不要低估崔胤的權術,他沒有直接收回酒麴專賣特權,而是先宣佈廢除酒麴專賣特權,准許賣酒的商人自己製造酒麴,然後再由稅務部門向其徵收稅款。變相收回了酒麴專賣特權,而宦官對此毫無還手之力。

為了緩和矛盾,崔胤給宦官和禁軍留出了三個月的緩衝時間,以傾銷其庫存,減少其損失。

實在是溫柔的一刀,既打擊了宦官,又增加了財政收入,獲得了昭宗的支援,還獲得了民間商人的擁護,當然也充實了自己的腰包。一舉多得,只有宦官和禁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