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49章 統一兩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 統一兩川 (1 / 3)

【吞併東川】

得到討伐鳳翔的詔書之後,西川部將紛紛請纓,說這是吞併鳳翔李茂貞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王建卻拒絕了北伐鳳翔的提議,“此言失策,吾所得已多,不俟復增岐下。”

大智知止。

王建為部下分析時局,闡明利弊,指出李茂貞割據岐地已久,在當地甚有威望,與關東強藩爭鼎不足,但守土有餘。況且我們之前已經趁亂搶了不少他的地盤,若繼續攻擊鳳翔,則得不償失,不如讓他作為我們蜀地和中原的緩衝區,不但不能攻打他,反而要在合適的時候支援他(宜援而固之,為吾盾櫓耳)。

王建既是一個熱血的軍事家、征服者,更是一個頭腦冷靜的政治家、權謀家。他可以戒掉貪婪,他可以忽略仇恨,而真正做到以長期利益為導向,順應時局,敵友互換,無縫銜接。

自“倒楊運動”開始,王建就與李茂貞長期爭奪山南之地(自是秦、川交惡者累年)。西川王建與鳳翔李茂貞的關係,如同河東李克用與汴州朱溫。如今,李茂貞勢窘(削弱不能守),朝廷又下詔討伐,而王建不但不投石下井,反而提出要適時援助李茂貞,由此可見王建卓越的政治智慧!

王建起兵之初,大謀士周庠就為他獻上了川版“隆中對”,為他規劃好了戰略目標,即割據蜀地而稱雄。王建後來的一切行動,均是圍繞著這個綱領。

如今,東川才是王建的主線任務,至於搶奪鳳翔、山南西道的地盤,都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趁火打劫,而黔南地區的歸附,則更是天下掉下的意外之財。

於是,王建趁李茂貞無暇南顧、插手兩川事務的機會,加緊了對東川的軍事行動,親率大軍增援東川前線。東川連連潰敗,鳳翔援軍也連吃敗仗,被阻擋在劍門關以外。

這時候,有意思的一幕再次上演。

昭宗讓一號種子選手——宰相孫偓掛帥,當征剿鳳翔總司令,以統領天下勤王之師,指揮收復長安、消滅李茂貞。

李茂貞則瞬間認慫,上疏道歉,表示自己一時糊塗,希望朝廷給個重新做人的機會,自己一定洗心革面,並拿出鉅款修復長安宮室,以贖罪。

而再看所謂的勤王之師:

當時李克用與朱溫正在魏博對陣,朱溫、李克用、羅弘信、兗鄆二朱均捲入其中,無暇西顧;淮南楊行密與杭州錢鏐也正深陷江淮戰場,被“董昌稱帝”絆住手腳;唯獨西川王建有出兵伐岐的能力,而他不但不肯伐岐勤王,反而以唇亡齒寒之義存有救援鳳翔之心。

所謂的“天下勤王之師”是有名無實,半天不見一兵一卒。

韓建也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希望看到關東強藩真的來關中,於是也從中作梗,暗中阻撓勤王之師的集結。

事實擺在昭宗面前,不想原諒李茂貞都不行了。既然李茂貞也給足了朝廷面子,留足了臺階,那當然是選擇原諒他了。

於是李茂貞的“二次犯闕”就這麼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李茂貞蔫頭耷腦地離開了長安,兩次稱兵犯闕都是為他人火中取栗,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不僅丟城失地、損兵折將,還成了天下最臭名昭著的賊人,成了過街老鼠。政治、軍事、經濟……全方位地失敗,簡直慘不忍睹。

李克用、朱溫、楊行密、錢鏐等關東強藩均在此時獲得巨大收益,而最讓李茂貞難以容忍的,就是西川王建的快速成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