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36章 董昌發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6章 董昌發跡 (1 / 2)

董昌很早之前就已經伴隨“杭州八都”而出道,從周寶籌建“杭州八都”到如今這個節點,雖然戲份一直不多,但基本都是正面形象。

此君的早年描述很臉譜化,照例是什麼“喜任俠”、“好拳勇”,總之,就是村霸式的存在。

乾符二年(875)浙西王郢作亂,董昌組織鄉鄰民兵土團,自衛有功,累功升遷,最終被鎮海節度使周寶看中,將其編入“杭州八都”,統領其中的“石鏡都”。

董昌在“黃巢之亂”中認真履行土團保境安民的職責,為保護杭州做出了貢獻。

當時,黃巢在荊南被曹全晸、劉巨容擊潰,不得不轉掠江西,之後流竄至兩浙地面,威脅杭州。首當其衝的,就是駐防臨安的“石鏡都”。

董昌兵力薄弱,手上僅有三百人,無法與數萬之眾的草軍正面打團。困頓之際,手下得力干將錢鏐獻上一計,說以寡擊眾,必以奇。於是,錢鏐親自帶領二十名勇士,偷偷埋伏在險要之處。

很快,草軍的兩千先頭部隊進入伏擊圈。等草軍先鋒部隊經過此處時,錢鏐擒賊先擒王,用弩專門射殺騎馬的草軍將領,連斃多人,草軍頓時慌作一團,錢鏐趁機率領部眾掩殺,竟然一口氣斬殺數百名草賊。而他與二十勇士竟然全身而退,毫髮未傷。

這裡還需多提一句,錢鏐的弩法非常了得,日後還會有出鏡。

隨後,董昌與錢鏐率部駐軍於八百里。八百里,是個地名,可以把“裡”簡單地理解為“村”,比如午溝裡。

董昌巧妙地利用地名,對草軍進行了新一輪的心理威懾。他坦然告訴田間地頭的老太太,“如果有人問你們臨安的部隊在哪兒,你就實話實說,告訴他們‘臨安兵屯八百里’。”

草軍奸細果然詢問沿途農婦,聽到此言,大驚失色,相顧自謂道:“前幾天,寥寥幾個臨安兵就能殺我們幾百人,何況他們現在綿延八百里啊!”於是調頭就跑,放棄了騷擾杭州的計劃,轉而進入到今日的安徽境內剽掠。在草軍轉移的時候,錢鏐還伺機搞了一把偷襲,殺俘甚眾。

董昌鬥智鬥勇,利用地名的一語雙關,保一方安寧。當然,據《吳越備史》記載,“八百里之戰”完全是錢鏐的智勇雙全,只是在戰後,錢鏐高風亮節,主動把功勞送給了上級領導董昌。不過主流觀點認為該書的真正編撰者是錢氏後人(錢鏐之孫),因而對錢氏存在一定程度的美化……

總之,董昌憑藉“八百里之戰”等戰績,逐漸成為“杭州八都”中的明星團長,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黃巢之亂”的一個典型衍生品就是巨匪劉漢宏。

劉漢宏本是山東兗州的一個小吏,“王仙芝、黃巢之亂”爆發後,奉命跟隨鎮將平叛,期間劫輜重而叛,加入了王仙芝的草軍。隨後又在戰鬥中接受了招安,駐軍於江陵府。

黃巢北伐時,王鐸棄城逃跑,臨走時讓劉漢宏負責組織江陵保衛戰。結果劉漢宏匪性不死,自劫江陵,再次嘯聚山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