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這個角色需要出身名門,“我父親是某某某,我祖父是某某某,我曾祖某某……”而他自身也要有華麗的履歷,“我舊社會里吃過糠,抗日戰爭扛過槍,解放戰爭負過傷,抗美援朝渡過江……”
這樣,才能震住這些藩鎮軍閥,才能讓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領導。
王鐸自然就是不二人選。
於是唐僖宗降制,以宰相王鐸為剿匪總司令(京城四面諸道行營兵馬都統)。
王鐸同志二次掛帥,誓滅草賊!
國仇家恨,打草賊,王鐸同志是用心的。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在平賊人選上做了認真的研判,不再任用有名無實的馬謖式人物。本著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王鐸進行了大膽的人事任命,組建了自己的“割草天團”:
副總司令:崔安潛。
僅此一項人事調動,足見王鐸之膽大。因為崔安潛是因為得罪了田令孜,而遭打壓。王鐸不僅重新啟用了他,而且是火箭提拔,直接成為副總司令。
再看智囊團,更堪稱當時的偶像男團:鄭昌圖、鄭畯、王摶、裴贄。
鄭昌圖,鄭從讜的堂弟;鄭畯,鄭畋的弟弟;王摶,肅宗朝宰相王璵的曾孫;裴贄,懿宗朝宰相裴坦的侄子。
我們如果再來分析的話,也不難看出王鐸同志的膽大之處。鄭從讜正遭政治打擊,尚未從“河東疑雲”的陰霾中走出;鄭畋同樣是田令孜的打擊物件;裴坦,“牛黨”餘孽(令狐綯提拔),前負罪宰相楊收的親家公。
總之,智囊團的大部分成員,或多或少都是各種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被排擠在核心權力圈之外。
在監軍宦官的任用方面,王鐸委任楊復光為總監軍宦官。
當時朝廷內部的宦官集團中,分為兩大派系,一派是以田令孜為首的“田派”,另一派則是楊復光、楊復恭兄弟的“楊派”。重用楊復光,王鐸又得罪了田令孜。
除此之外,王鐸還啟用了周岌、王重榮、時溥、諸葛爽、王處存、李孝昌、西門思恭、拓跋思恭……
同樣很大膽,因為周岌和時溥分別是透過“許州兵變”和“徐州兵變”殺了前節度使,取而代之的;王重榮則是先叛後降,逐前節度使而代之,算半個兵變;諸葛爽,“徐賊”底子,亦有投降黃巢的前科……
為了討伐草賊,王鐸同志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原則,只要你們現在可以將槍口對準黃巢,咱既往不咎。
王鐸二次掛帥,從他新組建的“割草天團”的成員名單中,可以看出他誓滅草賊的決心,務實的態度。為此,他不惜深深地得罪當紅權閹田令孜。
他堅定而務實的態度,決定了戰爭必將以王師的勝利而告終;而他得罪田令孜的行為,也為他的悲慘下場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