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宣佈,大赦天下;
原唐政府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罷免;四品以下,各守本職,照用如故;
改國號為“齊”。黃巢在前朝沒有任何封爵,不像漢王劉邦、魏王曹丕、晉王司馬炎、隋國公楊堅、唐國公李淵……那就以家鄉地名為國號吧,山東人頗喜大齊;
改年號為“金統”,黃金的金,統治的統。不再是“王霸”。
黃巢頗有意味地為大家解釋年號的奧秘:
今年是大唐廣明元年,“廣”字當時寫作“廣”,廣下一黃,估計唐王朝的本意是給“黃”加個蓋兒,壓制黃巢。草軍卻真的跟他們玩兒起了文字遊戲,說“廣”者,“唐”去“醜口”而加“黃”,預示著姓黃的掏空唐朝內臟,鳩佔鵲巢、取而代之;明,日月也,所以“廣明”的寓意就是姓黃的取代大唐,升起黃家日月。黃巢登基坐殿稱天子,此乃天意!
封黃巢的妻子曹氏為皇后;
同時,大封“大齊”的開國元勳,其中尚讓的官職最高,無可爭議。另外對大唐的降官,也論功行賞,沒有過河拆橋。
封賞的名單很長,在此不必一一列舉。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黃巢的“大齊”政權都屬於偽政權,但是我不能將其稱為“偽齊政權”,因為歷史上“偽齊”另有特指,所以本書後文將其稱為“黃齊”。
從長長的開國功勳名單中,我們也可大致梳理出黃齊政權內部的不同派系,這關乎黃齊政權未來的命運:
從龍派:黃巢的嫡系,一直追隨黃巢的老部下,既有“王黃分家”之後轉投黃巢的原王仙芝部下,如尚讓,也有半路加入的,如朱溫;
降臣派:黃巢進駐長安前,主動或被動投降草軍的原唐王朝官員;
舊臣派:以“灞上迎接”為主體、黃巢進駐長安後投降的舊唐官員。
總體來說,就是這三大派。
而“從龍派”內部的派系就更復雜,基本是按資歷加以區分。
為了平衡各山頭,黃巢在開國封賞中也是做了些文章的。
例如“開國四相”中,兩個“從龍派”(尚讓、趙璋),一個“降臣派”(崔璆),一個“舊臣派”(楊希古)。
其他核心官職也做了類似的均衡處理,由此也可見黃巢的全域性思維和大局意識。不吹不黑,黃巢算不上雄才大略,也不是酒囊飯袋。起碼在排座次方面可與《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相媲美。
為了樹立海納百川的形象,為了彰顯黃齊政權的寬廣胸懷,黃巢對“舊臣派”格外優待,這就引起了“從龍派”的極大不滿。
在他們看來,“舊臣派”負隅頑抗,不見棺材不落淚,兵臨城下,他們走投無路,為求一條活命才投降,對我黃齊政權毫無忠誠度可言,且又無尺寸之功,憑什麼身居高位,繼續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黃巢頗為無奈,只能找這些“從龍派”們私下開小會,苦口婆心地教導這些沒文化的大老粗。這不都是為了裝裝樣子、籠絡人心嘛!拿他們擺擺花瓶罷了。咱要是把這些精英賢達、社會名流都宰了,不就授人口舌、遺人把柄嘛!有礙觀瞻呀!
“從龍派”不依不饒,“弟兄們跟了你五六年,刀頭舔血、腦袋別了褲腰帶上,屍堆裡幾齣幾入,好不容易奪了江山,卻仍然被這些權貴踩在腳底下,騎在我們脖子上拉屎?黃巢,你對得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嗎?”
眾怒難犯。而黃巢對“從龍派”的控制是力不從心。
很快,“從龍派”就對“舊臣派”展開了一次血腥的政治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