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42章 王鐐之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章 王鐐之死 (1 / 3)

【王鐐之死】

王鐐,原汝州刺史。王仙芝進犯汝州時,王鐐親自披掛上陣,與部將分守南北城門,無奈寡眾懸殊,最後城破被俘,從此被草軍扣做人質。

上面看似平淡的話,實際上暗藏溢美之詞,把王鐐塑造成英雄。而若綜合分析,恐怕王鐐同志的形象就沒那麼正面了,起碼沒那麼光輝。

首先來說他的“英勇抵抗”。這段英勇事蹟缺乏詳盡的史料,只有簡簡單單的三言兩語,如上文所述。而且在這簡短的敘述中,就有“自督勇士與別將董漢勳守南、北門。城陷,漢勳力戰死”的記敘。

王鐐與部將董漢勳分守兩城門,董漢勳光榮戰死,王鐐被生擒。是力竭被擒,還是主動繳械?

其次,被俘之後,王鐐的表現就更與“英雄”二字大相徑庭。為虎作倀,力促招安,使得朝廷喪失除草的最佳時機,終釀大禍。

而且汝州失陷後,朝廷就貶王鐐為韶州司馬。說明王鐐的“抵抗”行為在當時就飽受非議。

王鐐和他哥哥王鐸,沒能深明大義、舍小家顧大家,哥倆因私廢公,使得朝廷在對待草軍問題上投鼠忌器。王鐐也因此成了草軍中最值錢的護身符。

那麼這張護身符的下場呢,死、逃、贖?

答案選A,死了,被草軍殺害。

史書只說他被草軍殺害,說的不夠清楚,遇害時間、地點都沒記載。

而這,就是本書的賣點:

王鐐被俘的時候,王仙芝與黃巢還是一個戰壕裡的兄弟,直到蘄州招安失敗,王黃分家。同為人質的裴偓趁亂逃走,王鐐仍被扣押。

那麼問題來了,王鐐究竟被誰扣押?是王仙芝還是黃巢?

讓我們試著繼續分析:

1,如果是王仙芝。王仙芝一心跪求招安,牢牢攥住王鐐這張牌,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他會忍痛割愛,對王鐐痛下殺手嗎?也許會,比如“鄧州請降”被欺騙了感情。

那麼問題又來了,“鄧州請降”本身就是一樁歷史懸案,前文已經分析過,到底是楊復光奉旨招安、宋威截胡,還是宋威殺敵、楊復光搶功,八百多年前的中央特派調查組都沒能查明。

我們只能繼續列出兩種情況,分別加以分析:

1.1楊復光招安。這也是王仙芝夢寐以求的,於是派去心腹,向朝廷表達自己的歸附之心。

王仙芝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仙芝很傻很天真,宋威很黃很暴力,招安之事再度泡湯。

招安無望,王仙芝惱羞成怒。您可別忘了王仙芝的出身和他的本職工作——鹽幫頭領,道兒上有頭有臉的大佬,盛怒之下殺掉失去利用價值的王鐐洩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1.2楊復光搶功。宋威寶刀不老,一舉擊潰王仙芝部,生擒草軍多位重要將領,押解回京,斬首。王仙芝遭滅頂之災,僥倖逃脫,絕望之際,殺死王鐐洩憤。

總結:如果王鐐是被王仙芝扣押,那麼一定是死在“鄧州請降”之後,失去了利用價值,繼而被洩憤處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