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知止。
追名逐利的道路漫長而昏暗,絕大多數人都會死在半路途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精英人士,他們脫穎而出,功成名就。在世人豔羨的目光中,他們卻陷入了常人無法體會的茫然,因為他們雖然站在了人群佇列的最前端,但依然看不到道路的盡頭。這條路永無止境。
可歷盡艱辛一路披荊斬棘的成功人士們,不願面對這個傳說。也許,終點就在下一步呢。這是他們多年養成的習慣和信仰。
而在前方等待他們的,是依舊無盡的黑暗和突如其來的萬丈深淵。
砥礪前行是勇者,急流勇退才是智者。
規範了市場,整頓了吏治,清洗了軍隊……高駢按照他的意願改造、建設了西川。
然而他的老朋友——南詔,卻像耳邊的蒼蠅蚊蟲,不勝其煩。
南詔一面派使者向高駢求和,一面不停地騷擾大唐邊境。高駢將南詔使者斬殺,並回信臭罵南詔無禮,先責罵南詔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枉負我天朝歷代皇帝之恩澤;又詳細描述了南詔先後在安南、大渡河兩次慘敗的情形,藉以羞辱。
打嘴炮更不能換來一勞永逸。職業軍人高駢深知這個道理。
高駢大興土木,興建成都外城,設計周長共二十五里。
本次工程集合了成都府所轄十縣的縣長,讓他們負責管理工匠並提供後勤保障工作,凡是有藉此工程貪汙受賄的,超過一百文的一律處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駢的高壓政策和嚴刑峻法,並非是他有反人類、反社會人格,不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也許是長期的軍旅生活養成的一種簡單粗暴的行事風格。
這種風格是具備兩面性的。足以成事,亦足以敗事。我們客觀公正,就事論事。
築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材,成都一帶土質鬆軟,可以燒成磚塊。於是就在成都十里之內,削平小山丘取土燒磚,這樣就不會影響附近農民的耕種,一舉兩得。
工匠們實行輪班制,每人只工作十天。民不患寡,患不均。築城的臨時徭役並不繁重,而且實現了人人平等。工匠們都很高興,不用鞭打辱罵,都能積極完成工作。
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成都外城的擴建工程全部竣工。
在施工過程中,最大的威脅當然就是南詔。
南詔不用真的出兵,只需要揚言出兵,就足以引發邊境民眾的恐慌,不利於工程進展。
對此,高駢採取了恩威並濟的應對策略。
首先,高駢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巡邊,視察邊境,以武力震懾南詔;
其次,派出使者,透過外交手段欺騙南詔。
雙管齊下,南詔果然沒有搗亂,贏得了寶貴的工期,讓築城工程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順利完工。
其中,欺騙性外交最值得大書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