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行,我絕對不能看不懂。
“嗯!我懂了,陛下的主意真是好啊,好!太好了!”周應秋要不是看在這裡的場合這麼嚴肅? 恐怕已經開始鼓掌拍馬屁了。
“諸位愛卿? 都靜靜? 聽朕給你們解釋解釋。”朱由校雙手下壓讓下面安靜下來。
他是看明白了,下面的這些人是真的不懂自己的意思啊,那必須要解釋解釋,不然由著他們瞎胡搞不成。
“朕觀歷代科舉發現了一個弊端。”朱由校手放在嘴邊發出了一聲咳嗽? 然後有些神秘的說道。
“弊端?弊端?”
下面的這些官員眼中有些驚異? 這個弊端可是不得了啊,要知道這可是科舉? 什麼都能有弊端,科舉絕對不行,這可是國之根基啊。
“什麼弊端呢? 那就是無法因才施才啊。”朱由校一巴掌拍在龍椅上再說。
“哦!“
下面的官員點點? 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個弊端,你們想想有的舉子會計算,這就適合去戶部,去稅務部? 那就不適合去禮部了不是? 還有的對書畫很是精通,還知道魯班之術,去工部多合適? 甚至朕還知道有個官員十分精通探案但是卻在兵部任職,這簡直就是耽誤才華啊,要是去大理寺和刑部豈不是更能發揮其用處!“朱由校聲情並茂的講述著。
“對對對對!”
下面的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陛下這話確實講到自己的心坎裡面去了,自己的部裡面確實有好多這樣的人啊,有的根本不懂刑律卻在刑部打諢,有的精通計算卻去了禮部,以至於自己想找一個實幹的人都找不出來啊。
“是啊,是啊,我堂堂的一個刑部尚書,前幾日可是被難住了,想找一個精通刑事的官員結果竟然沒找到,這是令人貽笑大方。”刑部尚書朱燮元無奈笑了笑。
“就是就是,我兵部也有一個,我讓他去撫慰傷兵,結果他說什麼,他竟然說不願沾染兵事,只願每日修書,你說這不是應該去翰林院嗎,或者去禮部也真合適啊。”溫體仁一拍手也想到了工作上的煩心事。
才啊才。
在他們這個位置上也都清楚,那些官員做文章都是好手,但是真正的想要有當官之才,做實事那就真的不行了,十個官員裡面能夠挑出一個都算是好的。
看著這些官員在下面訴苦,朱由校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就是朕要改科舉的初衷啊,科舉應該因才施才才對,連孔聖人也說過要因材施教,這因才施才亦是同理。”
“所以本次科舉之該當為設定崗位而科考。”
朱由校可是參照了後世的科舉考試而提出了這次科舉改革。
古代的科舉就是把一群書呆子給集中在一起,然後排列出前三百名最強的書呆子。
讓這些只會讀書的人去當官,那真的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資源才能培養出來一個能夠做實事的官員。
而且他們得官路都是一開始定好的,就算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擅長,但是也無法改變上面的為他們定下的官路。
就好像上面說的那樣,精通計算的就是去了翰林院,發揮不出他的才能不說,還造成了極大的科學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