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香江風雲時代> 第一章抵達香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抵達香港 (1 / 3)

倘若給香港的現代史劃出一個分水嶺,那麼理所當然應該是1974年。

在此之前,香港只是個普通的城市;在此之後,香港魚躍龍門逐步成為國際大都市。

正如《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一書的作者呂大樂所說:“1974年理所應當歸納為‘繁榮、安定與進步’的‘麥理浩時代’之一部分。”

實際上,何止1974年,對於香港人來說,整個70年代都被賦予了一種神話般的意味。

如今香港的所有,似乎都起源於那個時代的那一年。

2月,香港廉政公署成立;香港立法會透過法案,讓中文成為香港的法定語文,而且在法庭裡可以使用中國方言發聲。

4月底,大貪汙犯葛柏在英國被捕,香港廉政公署人員赴英引渡其返港受審。同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正式成立。

5月,英國保守黨領袖希思訪中,當時的******鄧偉人在歡迎宴會上表示,香港問題將在適當時候解決。

6月,香港十餘個社團要求港府整治治安。

9月,港府宣佈分3個階段制水。

1974年,民間討論最熱烈的除了治安之外,還有通貨膨脹、白米價格暴漲、加價、加費、商戶牟取暴利等問題。

有鑑於此,2月的廉政公署以及四月的消費者委員會的成立,都為香港的現代化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此香港經濟開始騰飛,市民普遍開始過上較好的生活。

1975年,被稱為“第一代香港小康之家”的美孚新村落成,意味著香港出現中產階級,這正是1974年經濟轉型的功勞。

呂大樂指出:“香港社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影響深遠的民意轉向,一改過往對殖民政府的看法,對社會產生歸屬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時期一致被很多人視為香港走上安定繁榮之路的開始。”

在文化上,表達“城邦視野”的《號外》雜誌於1976年創刊。

在生活上,“六合彩”亦於1976年底推出。

總之,今日香港的繁榮基調均奠定於上世紀70年代。

4月21日十一點左右,客機抵達啟德機場,陸致遠三人提著行李下機,排隊透過塔樓走出機場後,齊齊呆立當場。

只見眼前人山人海擁擠成群,見陸致遠走出機場開始齊聲高唱:“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地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