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琛沒有理會路上遇見的這些高句麗人,直接無視了他們。
只要他們不上來攔路,或者出言挑釁,他也懶得理他們。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位於奕劍閣山腳下不遠的城池中。
雖說都是城池,而且高句麗的城池風格還有著很明顯的中原建築風格。
但跟中原的城池相比起來,這個城池顯得有些太小氣了一些。
別說跟洛陽、揚州、長安這三大都城相比,就算是餘杭和竟陵這些城池,看起來也要比面前的這個高句麗城池高大威嚴不少。
只有一兩丈高的低矮城牆就不說了,就連城門跟官道都要小很多。
洛陽的官道,足以讓八到十架馬車並排而行。
而這裡,頂多就只能兩架並行。
或許是傅君婥提前打好了招呼,也有可能是奕劍閣的標誌起了作用。
入城時,韓琛一行人沒有任何的阻攔。
沒有檢驗,沒有收稅,他們就這樣暢通無阻的進到了城內。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韓琛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來到其他國家的城池。
從這個城池的地理位置來看,這座城池在高句麗的經濟地位和戰略地位應該不會太低。
畢竟這是最靠近奕劍閣的城池。
但即便如此,韓琛依舊沒有在城內看到足以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平平無奇!
韓琛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此時,他終於開始明白。
為什麼在隋唐時期,周圍的國家,比如說高句麗、東瀛、南洋等國,都會將隋唐視為天朝上國。
因為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就拿眼前這個城池來說,韓琛都不需要自己動手。
只要給他三千兵馬,他就有把握在半天內攻下這座城池。
發現這一點後,他開始明白,帶領高句麗人將隋朝軍隊擊敗的傅採林,為什麼會在民間擁有那麼高的聲望了。
在兵員數量、武器裝備、甚至連城池地利都沒有多少的情況下,擊敗隋朝軍隊,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次,而是三次。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傅採林,就算沒有武功宗師的身份加成,那也算得上是一代名將了。
進城後,原本騎馬走在前面的傅君婥不得不重新跟韓琛並排而行。
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