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坐下的韓琛,有看了看同樣有些疑惑的獨孤閥,沈落雁緩緩說道:“你到底想要幹什麼?”
“我想幹什麼,我在營帳中已經說得很清楚,我要李密投降。”
韓琛笑著說道。
“呵,投降,你覺得密公會投降嗎,你只是在挑撥離間而已!”
沈落雁習慣性的從軍師的角度思考問題,於是她很理所當然的將韓琛剛才所的那些話當成了挑撥離間。
“落雁,都到了這種時候,你還要自己騙自己嗎?”
“李密是怎樣的人,你別說你到現在都還沒有看清楚。”
“當初在滎陽的時候,我就跟你說過了,順境時的李密和逆境是的李密,完全是兩個人。”
“你是他的軍師,你連這點觀察力都沒有了嗎?”
韓琛的確沒有放過李密的打算,但看在沈落雁的面子上,他不介意留李密一命。
至於李密會不會投降這個問題,他根本就沒有考慮太多。
在原著中,李密失敗後,就投降了李閥。
韓琛的名聲雖然要比李閥差一點,但也沒有差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而且他對徐世績等人說的那番話,也並不是為了挑撥離間。
在瓦崗,徐世績雖然也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被譽為瓦崗雙傑之一。
但直到投降李世民後,他才真正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在歷史中,徐世績跟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來又大破東突厥、高麗,是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將領之一,跟衛國公李靖齊名。
最後,他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在李世民登基為帝后,避李世民名諱改名為李勣。
貞觀十七年,他成了李世民欽點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做過大唐的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最後被封為英國公。
李密時期的瓦崗雖然有著不足之處,但不能否認的是,瓦崗的確群雄薈萃。
對於徐世績這樣的人才,只要他願意歸屬自己,韓琛也不介意給他一個可以充分發揮才能的舞臺。
事實上,他和徐世績除了陣營不同外,他們唯一的恩怨就是他搶了徐世績喜歡的沈落雁。
除了這些外,他和徐世績完全沒有任何恩怨。
徐世績會不會投降自己,韓琛現在說不準。
不過徐世績是一個聰明人,他很清楚什麼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密公現在的確有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好,但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你所導致的。”
“我們奪下洛口後,以王世充的能力,他絕對守不住偃師和洛陽。如果你沒有弄死王世充,洛陽遲早是我瓦崗的囊中之物。”
“密公對飛馬牧場和竟陵的謀劃,也因為你的緣故功虧一簣,密公獨子更是因你而死。”
“要是你沒有插手這些事情,包括洛陽在內的中原腹地,都會盡歸密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