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成都之名就來源於此。
成都城周長十二里,城牆高七丈,分為太城和少城兩部分。
在南朝時期,成都是益州和蜀郡的治地,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在隋朝初期,成都是益州總管府。
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又將益州改成蜀郡。
在楊廣死後,巴蜀三大勢力,獨尊堡、川幫、巴盟聯合決定,保留隋朝時期的官員和政體,同時將蜀郡改回益州。
保留政體和官員,是為了讓成都保持穩定的局勢。
將蜀郡改回益州,是為了顯示新舊之別。
隋朝如今是沒了,但是在巴蜀三大勢力的撐腰下,新政體並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
成都如今的新政體,不稱王,不稱霸,默默等待明主出現。
據說,這件事是有著“武林判官”之稱的獨尊堡堡主解暉一力促成的。
不得不說,解暉的確很有見地。
巴蜀雖然有著天險之利,不需要擔心其他勢力攻打,但是也不方便他們出兵爭霸。
更重要的,蜀郡民風淳樸,人們熱愛自給自足的生活。
受限於地理環境和人文,巴蜀一地,偏安一地沒問題,但想要爭霸天下,就有些力不從心。
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放棄爭霸,坐等明主出現。
韓琛沒有直接傳送到城內,而是傳送到了城外,跟其他行人一樣,繳稅入城。
進城後,他先是找了一家客棧,要了一間上房。
他知道石青璇就居住在黃龍的幽林小谷,但他並不打算立刻去找這位名聞天下的石大家。
見石青璇之前,他打算先見一見宋缺的長女宋玉華。
宋玉華在三年前嫁給瞭解暉之子解文龍,她跟解文龍的婚事,充滿了政治交易的味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和解文龍的婚事,也代表著宋閥和獨尊堡的結盟。
說起獨尊堡,就不得不再說一下“武林判官”解暉了。
在江湖上,解暉是跟宋缺齊名的頂級高手。
雖說在名聲上,解暉跟宋缺齊名,但韓琛並不覺得解暉擁有宋缺那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