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敗了。
紀靈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敗的。
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很容易就造成潰敗。
尤其是像劉繇麾下這種烏合之眾。
然而,這一次交戰,紀靈卻覺得對方好想知道自己的心思一般,他的每一次指揮,都剛好會撞到對方的陷阱裡。
雖然他麾下計程車卒單兵戰鬥力比對方強很多,但是對方的人馬卻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在以多打少,而他手下很多士卒都因為他的指揮進行了徒勞的移動。
而且,對面這麼一群烏合之眾,在背水列陣的情況下居然沒有出現什麼騷亂,即使偶有騷亂也很快就平定了下來,這簡直不科學!
就這樣,紀靈稀裡糊塗的就敗了。
好在,敗是敗了,但是士卒的損失並不大。
甚至由於士卒的精銳,雖然對方在局面上佔到了上風,但是紀靈這邊實際傷亡可能比對方還少,而且對方也沒敢追擊。
就這樣,紀靈撤回了大營。
而親眼目睹了這一戰的太史慈也是驚為天人。
居然真能以劉繇麾下的三萬人馬擊退紀靈的三萬大軍,這戰場指揮,真是絕了。
看來,自家這位主將天真是天真了點,居然能說出堂堂正正那番話,但還是真有本事的。
太史慈這樣想著。
不過他也注意到,這一戰雖然贏了,但是由於兵員素質的差距,雙方的傷亡差距並不大,甚至他們這邊還要稍多一些。
注意到這一點之後,太史慈的心情也是十分凝重。
雖然周瑜已經展現出了他的指揮能力,但是想要用這樣一支烏合之眾擊敗紀靈手下的三萬大軍,還是太難了。
這一次,周瑜選擇背水一戰再加上他那極致的戰場指揮勉強勝過了紀靈一次,可後面呢?
不過不管怎麼說,擊退了紀靈,也是使得這三萬大軍避免了潰敗的結局。
而在站穩腳跟之後,周瑜也是在淮水北岸紮下了大營。
雖然紮營的時候周瑜還是選擇了在河邊,但是有之前的戰績打底,太史慈這一次倒沒有再反對。
然而,他沒有反對周瑜,但是在紮營完畢之後,他卻被周瑜叫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