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植的戰術佈置當中,前軍的兩萬人馬就是用來阻攔黃巾軍人海戰術的犧牲品,只要他們能夠擋住黃巾軍的第一波攻勢,損失多少都無所謂——反正對於這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募集起來的義軍,損失再多盧植也不心疼。
等到前軍拖住黃巾軍的攻勢之後,左右兩翼的兩萬郡兵就會壓上,把黃巾軍拖入到拉鋸戰當中。
而盧植所率領的一萬大漢北軍精銳所組成的中軍,就是確保這道防線不被突破的保障。
只要將黃巾軍主力拖在戰場上,他埋伏下來的兩萬大漢北軍精銳就能趁亂加入戰場,左右包抄,在徹底擊潰這一支黃巾軍主力的同時,還能掐斷黃巾軍逃回廣宗城的後路。
至於黃巾軍的陣勢,卻和漢軍完全相反。
張角的天公將軍大旗直接立在了黃巾軍陣型的最前方,五千手持大刀,身穿黃衣,頭裹黃色頭巾的黃巾士卒將他圍在了正中間。
其餘黃巾士卒則是組成了一個個五千人的方陣,緊緊跟在了張角這一個方陣的兩翼和後面。
黃巾軍的素質並不能支援他們進行太過複雜的戰術變化。
所以,跟盧植精心準備的戰術相比,張角的戰術就只有一個。
由他親自率領五千黃巾力士帶頭衝鋒,其餘黃巾軍方陣隨後跟上。
一往無前。
只要作為鋒矢的黃巾力士不被攔住,那麼他們就能碾壓過去,無論前面的敵人是誰。
雙方的陣勢都已經擺好。
戰鼓聲在兩軍陣中同時響起,在盧植和張角的指揮下,兩軍幾乎同時朝前壓去。
一步,兩步,三步。
鼓聲越來越急,雙方前鋒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兩軍之間的距離來到了三百步。
雙方陣中的鼓聲已經變得如同雨點一般。
下一刻,低沉的吼聲幾乎同時從雙方的將士口中傳出,兩邊最前方計程車卒不約而同的開始奔跑,提速。
不過,和作為漢軍前鋒的兩萬義軍傳出的亂糟糟的低吼聲不同,衝在黃巾軍最前方的那面天公將軍大旗下的五千黃巾的吼聲顯得十分整齊劃一。
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
一抹土黃色的光芒以那面天公將軍大旗為中心,亦或是說以張角為中心瀰漫開來,將他麾下的五千黃巾力士全都籠罩在內。
每一個黃巾力士的身上都彷彿套上了一層盔甲一般。
與此同時,彷彿是受到了這些黃巾力士的感染一般,戰場上其他黃巾軍的吼聲也從一開始的雜亂,漸漸變得整齊劃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