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廣宗戰場,張角麾下足有三十多萬黃巾軍,而盧植麾下滿打滿算也就五萬人,所以盧植當然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現在張角兵分四路,廣宗城裡只剩下了十萬黃巾軍,與此同時,盧植這邊卻得到了陸續來自各地的幾支義軍作為補充,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七萬人。
在這種情況下,盧植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嘗試著動一動張角了。
雖然他依舊可以拖,但是對於這種叛亂之舉,如果不能早早平定,每拖一日對於大漢的威嚴都是嚴重的打擊。
盧植之前選擇拖是因為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現在情況有所改變,作為大漢的忠臣,盧植當然想要儘快結束這一切。
當然了,除了雙方實力對比的變化之外,促使盧植改變策略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小黃門左豐。
大漢天子劉宏,因為冀州的戰事遲遲沒有進展,憂心前線戰況,所以派出了小黃門左豐到冀州前線監軍。
在接到這個命令之後,小黃門左豐興沖沖的就往前線趕。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監軍可是個肥差。
如今十常侍權傾朝野,前線帶兵打仗的將領,你如果想要更多的兵力、補給,你得先去賄賂監軍,想要讓監軍在皇上面前給你說說好話,你得先去賄賂監軍,你打了敗仗想要免除責任,還得先去賄賂監軍,甚至就連你打了勝仗想要得到應有的封賞,你也得先去賄賂監軍。
然而,廣宗戰場,小黃門左豐是乘興而來,卻是敗興而歸。
雖然賄賂監軍幾乎已經成了現在的潛規則,但是盧植作為當世知名的大儒,可根本不管你這些。
面對小黃門左豐明裡暗裡索要賄賂的行為,盧植表示——前線將士的糧餉都不充足,你讓我拿錢財來賄賂你一個閹人?
那必不可能。
且不說盧植身為當世大儒,素來清廉,就連僅有的那一點積蓄此番征討黃巾也搭進去了,就算盧植有錢,以他的氣節也不可能向宦官的行賄的。
小黃門左豐索賄無果,又被盧植夾槍帶棒的譏諷了一通,心裡自然是把盧植給記恨上了。
而盧植也很清楚現在這些宦官的德性。
他知道這個小黃門左豐索賄無果,回去之後肯定會在劉宏面前添油加醋,詆譭他的名聲。
他也知道,只要他能擊敗賊首張角,就算小黃門左豐再怎麼在劉宏面前詆譭他也沒有用。
畢竟,劉宏還沒有昏庸到那種程度。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能夠擊敗張角。